有点难评。
先说说阅读体验,甘蔗两头甜。一开始引言的介绍和阿甘本人打算和维特根斯坦、福柯对话的雄心勃勃挺引人关注,对维特根斯坦的沉默论挑战:是否存在一种话语,他能暴露语言的限度并打开一种新的空间。
中途扎进古典和历史的誓言、巫术、诅咒、考证中让人觉得云山雾绕且博物馆学,结论不能说没有但缺乏现实关怀,(我一度在想神学如果做成这样也就跟文学差不多了,那我还不如直接看卡夫卡呢)。
结果就在此时转进25节以后,阿甘本终于开始总结观点,并且明确了自己的主题和意义:科学家认为人类起源只是单纯认知秩序的问题,仿佛人变成人只是头脑大小的问题而不是精神品质的问题,但智能和语言的提出难道不应该考虑伦理秩序和政治秩序的影响吗!说得好!那一刻,讨论人之精神学科的人文学科羸弱的脊梁好像终于硬气了一些……
接着说说观点,阿甘本本身是在沿着福柯词与物的路线走,然后通过一堆古典文本提出誓言是名称与物的关系的建立,包含了祝福和诅咒两个层面。誓言是人把自己献祭给语言的过程,也是人的信仰诞生的过程,渎神就是空洞地凭上帝之名,而上帝之死也就是形而上学的誓言衰落的过程,迄今为止仍是一些老生常谈,人之死已成当代常识,神圣人的框架解释也不太吸引我,阿甘本最后也没提出来建立一种当代誓言对付维特根斯坦的可能性,现象学会说一些起誓的身体和空间之间的关系,而阿甘本好像沉迷在考古的世界中无法自拔了。
不过到最后有一句话吸引了我的注意:“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某种像历史之类的东西,才能和自然相区分……”“为了让言说者言说,必须担当起言说者及其语言之间所确立的伦理关系。”是如何峰回路转地想到立德、立功、立言和司马迁的呢?说实话,这在东方看来真是常识,《史记》中的誓言、诅咒与祝福一堆刺客在我脑中跑过,本来一直在想卡夫卡的我,突然考虑找一个东方版本的《人之死》……应该有中国的学者写过这种书吧……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