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这本《一千日的疗愈之路》之前,我也时常会思考我们一生中会面临各种突如其来的变故,包括痛失所爱。死亡是人生的必修课,那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态度来面对呢?如果真的成为当事人,我们应该如何疗愈自己?英国临床心理学家凡妮莎•摩尔在《一千日的疗愈之路》中,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面对苦难时,人的脆弱和坚韧远超自己的想象。她深爱的丈夫保罗在一次游泳时突发心脏病毫无征兆地去世,她的生活顿时失去了依靠,日常也脱离了正轨。重新找到了重新开始的勇气。
保罗的去世没有任何预兆,那天他们像以往的任何一次周末那样去游泳馆游泳。出来的时候,摩尔却再也没有等到她心爱的丈夫。这一切就像海啸一样席卷了摩尔的生活,晚上她只有依靠强力的镇定剂和安眠药才能入睡。摩尔还沉浸在失去挚爱的痛苦中,而且她的母亲被确诊患有肺癌。几个月后,摩尔的母亲去世了。摩尔倚赖的心理医生珍妮弗要关闭诊所回国。对她来说,这无疑是又一次沉重的打击。她说,保罗去世时她在休闲中心里那种身体与灵魂分离的感觉再次出现了。
保罗离开后,摩尔开始阅读关于失去亲人的书。她读到了悲伤的四个阶段——首先是震惊和无法接受,然后是悲伤,还有一种巨大的孤独感。那种痛苦和失落的感觉不再只来自书本,而是深深地根植在她心里。约翰•鲍尔比说,情感上的孤独只能通过一段双方投入的恋情来解决,没有稳定的恋情就没有安全感。摩尔在亲人和朋友的支持下试着参加“网恋”和“约会”,但结果并不理想。她并没有找到心仪的灵魂伴侣,看来约会并不能解决摩尔的问题。
摩尔又送别了爱犬杰西,慢慢学会了释怀。她能够整理一些过去的记忆,并积极地面对,感受到了生命力。她经常画画,和艾米丽一起去“北方大游泳”,独自处理猫洞门,还奖励自己一个新的烤架。尽管她依然思念保罗,但内心逐渐有了生命力。爱丽丝•米勒说,抑郁的反义词不是快乐,也不是没有痛苦,而是生命力——自由地去经历真实的情感。摩尔开始感受到自己有了一些生命力,她戒掉了抗抑郁药物,积极参与各种项目,与很多人交往。
摩尔在一个周末去了萨里山上参加沉默静修,在那里她意识到——她的悲痛并不是从保罗去世时才开始的,而是从被母亲丢在医院的记忆开始的。摩尔明白了——在悲痛的旅程中,她只有自己,握有自己未来幸福的钥匙;悲痛是变化的,它会带来能量、解放和启发。最后,摩尔与悲痛和解,她永远可以支持自己。她永远不会离开或抛弃自己。
读完《一千日的疗愈之路》,我仿佛也从悲伤中汲取到了力量。在充满未知的明天,无论发生什么,失去什么,请相信一切都会过去,我们终将过上完全不同、更美好的生活。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