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人口数量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社会人口日趋老龄化。如何养老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直面的课题。未来我们怎么养老住在哪里?如果你也很关心“养老”这个话题,可以和我一起读一读《谁住进了养老院》。这本书由理想国imaginist出品,上海三联书店出版。
这本书将中国传统的养老观念与照护理论相结合,从时间维度描述中国经历的养老形势变化,从空间维度展示不同形式的养老机构,分析当下养老困境,剖析老年人、家属及照护人员面对的衰老、死亡和照护难题。
基于在云南昆明历时13个月的实地调查和采访,作者从老年人视角呈现了衰老和照护的日常。以对老年人过往和当下经历的记述,揭示视自身为“累赘”的住进养老院老人的身体和心理感受;以在养老机构所见的人际交往,展现复杂的关系网络,探讨影响照护的多重关系视角。这本书中的很多内容都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
有偿和无偿的照护,可能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偿意味着老人可能获得更好的照护条件,但是年轻人需要承担更多的经济压力;无偿意味着年轻人可以减少一些压力,但是可能降低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对很多家庭来说,这是一对无法调和的矛盾,要么付出金钱,要么亲身照料。能否实现两者的平衡,有时候不仅仅需要经济能力,还有一定的运气。
自己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也是赡养老人的子女需要首先考虑的,否则,没有能力担起赡养老人的责任。在社会想象和国家政策中,都期望子女成为父母的养老主力军。但实际上根据本书中的数据,2016年,他们只大约占居家照护主力的一半。
书中有位吴医生,他照料亲人的方式被视为榜样: “他一般会在周末和节假日来探望父母,但他们还能照料自己。等到他们有更密集的照料需求时,他预留了一笔钱请家庭护工。至于他自己,他不指望女儿从国外回来照顾他。他计划尽可能久地住在家里,并考虑在退休社区预定位子,以防他需要更密集的照料。” 吴医生之所以能不疾不徐地规划父母和自身的养老方式,得益于自身稳定的工作、健康的身体和可持续资金流,就目前的社会而言,确实是比较理想的养老方案。但是,这个社会上还有很多家庭并没有这么理想的生活。
老年人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是稳定的生活、是健康的身体、还是来自家人的关心?如何做才能让老人获得被关心的感受?这些问题都亟待我们找到答案。
《谁住进了养老院》指出了不被我们关注的事实,帮助读者了解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群体,也为现代人解决养老问题提出了可以参考的方案和建议。我认为每个人都有必要了解这本书中的内容。养老这件事不能事到临头才去应对,应当早做计划,早行动早受益。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