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十六位鲁迅抬棺人中六位的小传集。这些人都是鲁迅的亲传弟子。书中记录了六人与鲁迅之间的联系,以及由此引发的时代遭遇。但实际上,书中还表达了对个人崇拜和权力迷信思潮的批评。打个比方,就像马戏团动物卖力而痛苦的表演,反映了驯兽师的卑鄙和罪恶一样,这些小传也反映了作者对此的揭示。书名的副标题叫“鲁迅后传”,其中的意义非常值得探究。这些鲁迅嫡传弟子,他们坚持鲁迅思想和道路,但他们却被不断曲解和迫害,成为鲁迅思想的替罪羊。这反映了鲁迅的另一种命运。鲁迅对此早有先见之明,他曾对冯雪峰说过:“你们来到时,我要逃亡,因为首先要杀的,恐怕是我。”冯雪峰连连摆手说:“那弗会,那弗会。”(p291 李霁野《忆鲁迅先生》)然而,历史的加以印证,令人不得不对鲁迅的判断力和预见性肃然起敬。在这本书中,我们看到了政治裹挟下失路之人的共同悲剧,看到了政治对人性的无情攻击和暴力摧残,还看到了伟大人格在时代恶浪中的起伏升沉和痛苦挣扎。这场冲突由来已久,从三十年代创造社、太阳社之流对鲁迅的围剿,发展到49年以后对鲁迅派的迫害打击,施暴者始终是同一批人。表面上是文艺和政治之争,是观念和道路之争。但本质是什么呢?作者巧妙地在结尾用巴金和文征明之口委婉说出:在八十年代,一位外宾问巴金为什么“四个人”会有那么大的“能量”,巴金当场支吾不清楚,后来用文征明在词作《满江红》中对秦桧和宋高宗关系的议论解之:笑区区一桧亦何能,迎其欲。可谓卒章而显志,厚厚一本书,写的不过这几个字。读罢后再回顾前言,重看众人抬棺的老照片,脑子里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历史回旋。我用两天时间,经历了六个人的一生,其中有多少卑劣和高尚,无奈与愤慨,光怪陆离的人性之恶竞相迸发,权力崇拜的恶浪充分涌流。悲剧的皮影戏落下帷幕,工具被小心收藏起来,幕后操手虽已树倒猢狲散,而表演时荡起的灰尘仍未彻底清扫,倒下的大树依然阴魂不散。这场冲突难免会再次上演。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