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曾经说过:“30岁的年纪,有着太多纷杂的思绪,生命的意义在于发现自己的才能,而生命的目的在于用这些才能去让他人的生活更加美好。”30岁,是一个人生的转折点,也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们通常用“井底之蛙”来形容目光短浅的人,总是鼓励年轻人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扩宽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格局。当30岁到来时,很多人都已经积累了一些为自己贴金的筹码,比如学历、工作经验、存款等等。但是,一旦这些筹码被清零,我们还剩下什么呢?
在《做一只逃离孤岛的蛙》这本书中,韩国作家金恩住讲述了自己27岁时人生被清零的经历,靠死撑迎来了30岁,并在过去25年里成功跳槽了10次。除了分享她的人生经历,她还分享了在跨国企业工作的经验和人生智慧,甚至包括英语学习方法。这本书是她送给每一个正在经历30+的朋友的礼物,读完后,许多人都会感慨:如果早点读到这本书就好了。
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三点启示:
1️⃣我们随时都有可以选择的权利。金恩住27岁离开韩国,就是为了不做井底之蛙。可到了美国,却感觉还是把自己困在了浩瀚大海中的某个小岛上的一口井里,活动范围比以前更窄了。她感到失望和无语,恨自己不能成为一只适应大海汹涌浪花的海蛙。30+以后,虽然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但某天回过头来可能会发现,自己还是那只“井底之蛙”,只不过从一口井跳进了另一口井,自我怀疑。但其实问题不在于井底之蛙,而是在于青蛙选择的是不开心的生活。无论在井底还是大海,生活的烦恼都存在,活得开心还是不开心,选择权始终都在自己手上。我们不需要变成别人,只需遵从自己的内心去活,无论在哪里,都可以选择开心地生活。
2️⃣行动多了,焦虑便会少些。人人都有焦虑的时候,这很正常。但总有人跟焦虑搏斗,走不出内耗的怪圈,而有的人一边感到焦虑,一边付出行动。金恩住在书中说:“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并没有太大区别,但希望不要因为这样我们就活在昨天迈不出来,也不要因为尚未做好迎接明天的准备而拒绝面对明天,能够活好每一个今天就好。“一万个完美的想法都不如一次真正的行动。行动才是解决焦虑的办法。不行动,就一定得不到想要的结果,但只要开始动起来,就有望一天比一天更接近梦想。
3️⃣不是第一也没关系,做好自己就可以。做某件事情不一定要争夺第一,专注于自己的节奏和目标,才是最重要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跑步只是锻炼身体的一种方式,不必像马拉松选手一样争夺第一。每当在学习和工作中有想要跟别人比较的念头,并因此焦虑不安时,记得提醒自己回到自己的节奏和目标,不必跟别人比来比去,按自己喜欢的节奏跟喜欢的人做喜欢的事,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这样就已经很好了。
如果你将要30岁,或者已经步入30+,既有许多梦想和计划,也有许多焦虑内耗和犹豫不决,那么不妨看看这本《做一只逃离孤岛的蛙》吧。希望你能够从中找到不焦虑的生活方式,并进而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