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在云南大理旅行时,遇到一个失去母亲且辍学的黑瘦男孩。这个男孩看了很多书,跟大人交谈很敏捷,往往当众嘲弄别人,一点情面也不留。他经常折磨小动物,看着它们的眼睛说只有垂死的眼睛里才有真实。他甚至想杀人,带着挑衅想看到人们会怎么反应。柴静问他为什么想杀人,他说讨厌周国虚伪的世界,只能在暴力中感到真实。柴静跟他说罪与罚这本书讲的是一个人认为只要上帝不存在,杀人就是可以的,是意志的体现。这本书讲了他真的杀了人之后全部的心理过程,最后发现杀人不能满足人。这个男孩问:“什么是洁白?”柴静答:“将来有一天你爱上一个人,她也爱上你,从她看你的眼神中流露出来的,就是真正的洁白。”
柴静对于“探寻”的理解是:探寻就是要不断相信、不断怀疑、不断幻灭、不断摧毁、不断重建,为的只是避免成为偏见的附庸。或者说,煽动各种偏见的互殴,从而取得平衡,这是我所理解的探寻。这是一个优秀的新闻人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理解体会。我们探寻真实的方式、理解真实的方式,从来都不是成为某一观点某一偏见的附庸和鼓吹者。科学和理性的态度要求我们“煽动各种偏见的互殴”,唯有这样,探寻才有意义,唯有如此,真实才可接近。我们生活在现实之中,对待真实理应持有这样的态度。
柴静将一个一个采访事件和记者生涯中的宝贵见闻拼凑成了《看见》,也许只是对中国的匆匆一瞥,但却对于我们了解和理解所生所长的土地有着见微知著的力量。看见,也许重要的不是看见了什么,而是从什么样的理念出发去看中国,去观察世界。也许,当时的寻常早已成为时代的眼泪,但不管条件如何变化,我想我们都应该始终秉持这样的方法论去待人接物,眼睛是会骗人的,只有让偏见互殴,我们才能一窥真实。
如果可以的话,请一定好好从自己出发,把握住最小单位的真实。也许我们因此能够成为一个更加宽容的人。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