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人类的前途,能否殊途同归。能提出这样话题的人,其心胸之宽广,令人佩服。
而《三千年文明大变局》的作者许倬云,正是以大历史的角度,通过比对中国和欧洲两大文明系统数千年发展的异同,从而探讨“人类命运”这一庞大的话题。
三千年的历史,尤其涉及到中西文明系统的各个方面,比如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经济发展、国家形态等,其所涵盖的知识内容,是非常庞大且复杂的。
我更愿意称这本《三千年文明大变局》为中西文明简史。而且这本内容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阐述和对比,语言通俗易懂,简直可以跟作者所预想的一样,国内读者对于西方的历史不甚了解,就比如我,对于欧洲历史变迁和人种迁移一窍不通,甚至很难分清那一连串的名称。所以,作者贴心地介绍了一般性知识,而非深入铺展整个西方史。
这本书还顺手解决了一个问题:为何中国走向大一统,欧洲发展出列国并立的局面。从石器时代到近现代,中国和欧洲的发展途径是不一样的。
中国分分合合,始终认同于同一个文化大系统,即便期间经历多个政权的更替,列强或者军阀分割,其整体的经济圈(农耕经济)始终运转而从未断过,隐隐中有一个“天下定于一”的观念。但欧洲始于海洋文化,地缘的特性将各个国家天然分隔,即便后来有了基督教这一公教秩序的出现,开始有了一统的国家,但仍保留着欧洲族群林立的封建制度,进而在近现代发展出各自的主权国家。
“大一统”和“列国并立”没有所谓的谁好谁差,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作者仍针对这两种迥然不同的模式,给出了他的看法。
中国的模式,相对而言是减轻了内部的冲突,所以老百姓拥有长期和平的日子。但缺点是,其高同构性的社会,会在面临变局时,少了许多选择,缺乏弹性的调节(不是没有调节哦)。
而欧洲内部长期的族群林立,则保留了欧洲文化的多样性,在面对高风险变局挑战的时候,能够在众多选项中找出恰当的应对方式。
不过,中西文明发展过程中,有不同时段的高峰和低谷。
比如在16世纪后,欧洲从谷底重新开辟新途径(海洋航道开通),由衰转盛。而中国呢,是在汉唐两次盛世以后,出现下降的趋势,即由盛转衰。于是乎,在近代四五百年的接触中,中国的衰世碰到了欧洲的盛世,对抗不过实属正常。
然而蓄积了两百年的委屈和沮丧,中国已然触底反弹,并且快速崛起。而欧美从盛况转向衰退。
但作者担忧的是,“中国接过欧美留下来的制度和观念,然而问题在于,中国人接过来的是一个正在腐烂的“现代文明”,我们怎么能盼望已经衰败的种子长出优良的果实”这种担忧不无道理。
但在我看来,中国之所以能成为现存的文明古国,就是其文化能够兼容其他文明,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崛起的过程中,中国也能汲取到欧洲文明多样化的优点,从而在接下来的变局中,走出坚定不移的胜利步伐。
反倒是欧洲想要摆脱颓势重新起来,那么它需要“借由东方兴起的澎湃的动能,在全世界开辟新方向,走向全球共享的盛世。”
写在最后。或许未来人类的前途,就在于中国和欧洲两个文化系统在相逢、相撞、彼此刺激之后,能否融合、如何融合。而殊途同归,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世界共识下,在将来肯定能够实现,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