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切知识被区分之前,你是否记得一切尚未分离的时候;在一切知识被过度细分以后,你能否看到它们合在一起的样子。
这就是我看伊根最深切的感受,我们经常忽略文学艺术和科学其实是一体两面的,科学绝不是抽象的知识,这种分离反应了思维的懒惰。伊根教会我们如何正确思考世界,这也是每个写作者试图达到的。
人类知识的起源是我们愿意相信什么,好奇心让我们睁开眼睛看向世界,惊奇产生哲学,我们对世界的描摹产生知识结构,文学是其中的血肉,科学是骨架。科幻可以说是指挥身体的大脑。而“信仰”是推动我们的视野看向哪里,催动我们前进的内在动力。
在《闪光》中,我们看到数学作为一种信仰。在《学习成为我》中,肉身为一种信仰。在《植入的公理》中,自由意志是一种信仰。在《水晶之夜》中,造物主是一种信仰。在《恰如其分的爱》中,爱情是唯一的信仰。在《亲密》中,他者是一种信仰。在《游离之境》中,自由是一种信仰。在《祈祷之海》中,“神”是一种信仰。这是书中伊根的关键命题,每个都是哲学世界的“元问题”。
伊根用小说的方式探讨哲学问题,这点跟博尔赫斯很相似。科学被还原成了“工具”,重要的是我们如何运用工具。科幻作为文学类型,延续了关于怕和爱、恐惧和欲望的母题。伊根正确思考人类理性的歧路,科学实际上是一种思维方式,我们将其等同于理性。
小说和写作站在地平线上,遥望过去和未来的可能性。伊根想象的世界并不是硬邦邦的,反而具有柔软的内心。戈德曼曾说过:“家根本不是一个地方,家是想象力。家说到底是想象是所在,它是真实的,比任何地方都真实,但你无法抵达那里,除非你的同胞教会你如何想象它,无论你的同胞是谁。”马拉美也说过:“世界的存在是为了一本书。”
伊根是“硬科幻”的作者,却写出了柔软的内心。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