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哲学家写出的历史小说是什么味道吗?应该不会有世界终极本体的味道,就像学医的鲁迅先生写出的小说和杂文绝没有福尔马林味。言归正传,复旦大学哲学教授徐英瑾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前传之孙坚匡汉》很好地诠释了哲学家如何看待历史人物。用徐教授的话说,他写孙坚是想“反映一种与命运论斗争的人生快意,以及这种斗争失败后所带来的形而上的虚无感。”不愧是哲学教授,这话说的满满的哲学思辨意味。
对于熟悉三国故事的普通读者而言,孙权的知名度要远远高于孙坚和孙策这对父子兄弟。然而,二人的英年早逝为孙权的称王称霸留下了空间。正如成语所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因此,小说就以孙权思慕父亲展开了对男主角孙坚的讲述。整本书共分为五卷,每一卷围绕着一个主题展开。第一卷讲述了少年孙权斩杀海贼的历史故事,到第五卷,孙坚屡立战功荣升为长沙太守。其中所涉及的时间跨度达到了33年。我很奇怪为什么小说没有写到孙坚战死沙场的事情。毕竟,在小说结尾的三年后,孙坚为自己顽强的战斗作风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作者给出的解释是,这五卷本的《孙坚匡汉》只能算作孙坚故事的一部分。也许他的意思是:预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吧。
虽然这是一部历史小说,但作者在写作中保持了对历史事实的尊重。作品的历史脉络与权威史书基本保持一致,只是为了强化小说的戏剧冲突,在一些地方使用了合理的想象与虚构。毕竟,小说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一味地客观反映生活只能叫做流水账。
这部五卷本小说还有其独到之处。首先,在语言风格上追求简洁明快,尤其对话短平快,读起来十分流畅,丝毫没有拗口难懂之句。其次,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生动形象,语言风格与人物性格特点相符。通过对话,孙坚的豪气干云和英姿勃发跃然纸上。第三,在塑造平民英雄光辉形象方面有所创新,批判否定了天命论和门第观念,鼓舞普通人拼搏进取和有所作为。
从零开始的孙坚凭借自身的雄才大略和出身得地,跻身于匡扶汉室的股肱之臣。这样的草根崛起本身就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的。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