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零的祛魅之作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介绍孔子所处时代的地理环境、弟子以及同时期的其他人物,旨在通过这些举一反三的事例攻击孔子的伟大形象,更凸显他在新领域上并没有新的发现。下篇则着眼于《论语》的思想归类。
当年,李零的那篇名为“孔子是条丧家狗”的文章引起了轩然大波。他解释说,“丧家狗”一词最能反映出孔子遭受的真实经历。虽然这么写没有必要,但面对批评他在文章中不断强调“丧家狗”并非他自己的创作,而是孔子亲口承认并被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下来。了解这些背景,我们就能理解他为什么会如此敏感地提到孔子的“圣人”身份。孔子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神圣化形象,因此,“去圣”一词很好地凸显了他普通的、鲜活的、甚至可爱的一面。但同时,孔子不仅仅是一个普通人。如果他只是这样的话,那么在春秋时期,普通人太多了,为什么孔子能如此脱颖而出呢?李零极力反对盲目崇拜,但我认为称孔子为“圣人”也未尝不可。就如同保留和整理《六经》,尊重历史和文化遗产一样,天不一定会生出真正的圣人,但是如果没有了像孔子这样对历史和文化做出极大贡献的人,我们的文明发展可能就要像漫漫长夜一样缓缓前进。因此,对他崇敬和敬畏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当然这里排除一些为满足个人私欲的尊孔大行其道的行为。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