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与科技的关系变得非常奇怪:机器正在窃听我们说话。比如,在某次我约朋友去她家玩时,她忙着开车,无暇停车打电话联系阿姨。她利用Siri进行电话连线。由细微处可以看出,行车人士在专心驾驶时,智能语音助手帮助他们在日常事务上提供便利。现在,有很多人选择在家里启动智能设备,好让他们一到家就能享受到它们带来的便利。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他们启动了语音助手的同时,也相对默许软件及其背后运作的公司在收集客户数据,进行人物画像分析。更有甚者,广告主借助智能语音助手来投放广告,引导潜在客户选择他们的产品和技术。
作者借由本书《声音捕手》来介绍智能语音领域的发展情况,解释它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并说明我们需要阻止它在哪些方面的发展。智能语音产业还在建构之中,还没有完全覆盖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对社会的影响还没有到无法撼动与改变的地步。我们需要发现它,并了解它,阻止它继续无差别地攫取潜在客户的个人信息为自己盈利,以保护个人隐私不被滥用。
声音与指纹一样,是生物识别信息。每个人的声纹都是独特的。透过声纹分析,能从中识别出该声音主人的身高体重、年龄、种族等个人信息。这让我想到《消失的怪人二十一面相》里的声音识别专家。他能根据当年收录的电话录音中辨别几条录音里的声音属于哪个年龄段的男性/女性,是否同一个人的刻意变声。
早期的推销产品/技术通过大范围的市场调查进行数据分析。不过,大数据并不十分准确又没有及时性。后来的呼叫中心及免费客服电话,让用户抱有怀疑态度,或抱怨等待时间过长,没有及时有效处理问题。这使得相关企业需要诉求高效且动态收集客户数据的技术,类似于求诊医生给予每位的求诊时间太短,根本不能周全解决求医问诊的方方面面。
智能语音助手与智能音箱应运而生。智能语音领域业内人士表示,开发语音助手有助于给消费者的提供便捷快速服务,处理日常事务。不过,人们是否发觉那些被淡化的语音监控目的与含糊其辞的隐私政策,还有企业利用语音助手及收集的数据,诱导用户使用它们的产品和技术呢?
语音助手很有可能在人们启动设备软件时,便开始记录对话,抓取关键词。接下来,用户的语音数据将被毫无顾忌地用于语音画像和歧视性产品定价或报价。用户的情绪不佳或精神不稳定,都容易被记录下来,形成区别化对待的缘由。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依赖语音助手和其他语音触发式技术,个人会贡献数据,企业会挖掘数据,此时的自由变成了你在企业为你提供的个性化选择中进行抉择。当数以亿计的人遇到数十亿个这样的个性化选择时,我们的社会就很危险了,人们可能会习惯性地或顺从地在生活的各个领域失去真正的自由,陷入由生物特征驱动的宿命论陷阱。
智能语音科技既能给使用智能语音助手的消费者带来省时便捷的服务,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我们也得看到便利背后的疏漏:语音监控、信息收集、被诱导默许认可的隐私政策,还有自由选择的权利等。我们需要谨慎地对待自己说过的话和表达的情绪,因为当下智能语音还没有普及与渗透时,我们可能一不小心就会被标记为情绪不稳定,进而被歧视性对待,丧失掉自由选择的权利。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