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一辑,感觉碎片感太重,有想放弃后三辑的想法。但最近选书有点沉重,还是点开了。第二辑里有很多演员和歌手,采访也不会太意识流,所以立马又看了进去。
在这里,我看到了真诚的达叔、做过医生的罗大佑、与时代错半拍的倪大红、坚持理想的陈冲、喜欢玩和养马的于谦、不喜欢当明星的俞飞鸿、出国留过学的林志玲、关注难民问题的姚晨、不断反思“为什么是我“的李宇春……
这些人的名字我都听说过,但他们给我的印象更像是一个标签,不太像是一个真实的人。比如“志玲姐姐“就是美,达叔就是“男配“,于谦就是“说相声的“,李宇春就是“中性化“。我对于他们的了解就是来源于一些刻板印象,但在书里她们又有了另一面。
罗大佑的家世很好,以前是学医的,他写歌不光只写民谣风,在不同阶段也尝试过其他风格。倪大红不仅演过苏大强,他还上山下乡做过知青,演过不少话剧和正剧,就经历上来看像是上个年代的人物。志玲姐姐不仅美,她也有足够的内涵,在外留过学,还拿到了经济和美术两个学位。于谦不光说相声很厉害,他还做演员做导演,而且热衷于养马,小时候就相当动物园的伺养员。李宇春获得冠军后并没有停留在这一光环下,反而在随后的十年不断反问自己“为什么是我“而且带着这个符号不断向前。
书里还有很多人物的侧面,满足读者好奇心的同时,也让人不禁反思。书中的人物价值观倾向很不同。比如现在的年轻人都希望赶紧出名获得关注,但里面的采访人物反而在名声大噪时选择出国;现在的人们在被别人贴标签时都急于撕下标签,但里面的人物反而感谢这个标签,并看到标签中的积极面,用这一面来约束自己,同时对于大家没看到的面也不着急,慢慢沉淀、慢慢展现。如今人们都追求平稳正常的生活,但书中的人物说道“人要是完全正常,反而就是最大的病。“
读完这本书,我在想自己应该追随什么样的价值观或是否应该追随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同时,我也想起伊壁鸠鲁的人生信条:“人若是活得不开心,那么愚蠢、苦难、不公正将如影随形。“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