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读过陈染的文章,有一句话印象很深——所有的人都用他的十个脚趾幻想出十条路。那时候,开始特别留意这种既有创意又带有符号的语言。
某日,读了安纲的《生活》,意外地惊喜。安纲,本名安刚,锡伯族。生于1970年,2012年开始写作,常住浙江宁波。一个特别的作者,出有诗集《误入空山》、小说集《不安》等。
有些语言被打碎,再重组,呈现出的是别样的滋味;有些规则被打碎之后重塑,才更符合现实。破而后立,这是蜕变。安纲别出心裁,他同样在讲故事,但并没有按照一定的顺序,有一种走入梦境的离奇和怪诞,每个小故事就像一个小镜头,透过小镜头,看到了光怪陆离的世界。谁能说梦必须连贯?梦不就是断断续续的吗?但是断断续续的梦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啊!有人在意故事的内容,有人在意故事的形式。
安纲采用朴素简单的日常语言,却在内容形式上模糊了界限,在日常的语境和虚幻的梦境自由切换,来去自如。读起来,感觉很特别。每一个文字都变得魔幻,都有了声音,更重要的是,它带有精神原型和心理分析的倾向。我们习惯于听故事,习惯于从人物的性格去分析故事的走向。但安纲带着大家换个角度,从梦境当中去解读现实,那些不可解读的怪诞的、分裂的、碎片化的场景就变得合情合理了。一个人的行为,跟他的精神状态、家庭角色、社会身份、认知评价有非常重要的关系。
对比,安纲显然是处心积虑的,他安排了众多莫名其妙的悬念、冲突,给故事极大的想象空间和无限的张力。文字,不为故事服务,它只服务于情绪和感情。
《生活》给人的感觉是压抑、怪诞、分裂、神经质的,很多人反馈第一遍看了个寂寞。可如果耐心看第二遍的时候,又会有一种突然看懂了的激动。从小说的角度来说,这本书是一种处于癫狂的梦呓和神经质的自言自语,它既是记录生活,又是反映精神。直白说,是虚拟书写下的生活写照。里面出现的人是我也不是我,是她也不是她,可以自我代入,也可以共情。每个小故事都有人物或人称代替,有“妻子”“朋友”“我”“她”“儿子”等。在似梦似幻的书写氛围里,长篇小说《生活》不断地穿插重复,在那些人中无意识有意识地来来回回。透过多样介质的观察,自然而然地体会出人性深处的爱与恶、愤怒、担忧、恐惧及怀念等。
小说中传递生活的另一面,其实才是真正的生活,这一个“生活”把遮蔽了的生活暴露出来。人性也是如此,一直游走在真诚和虚荣之间,犹如本我、自我与超我的拉扯,永远不停止。这是生而为人的关于“人”的体悟,体会现实投射于意识之中的反馈与变形。在这部非传统的别样的长篇作品中,在语言的褶皱与缝隙之间,梦的纹路清晰得就像白天一样,但却是幽暗的、绵长的。人生的平衡就是在看似无秩序中找到秩序和规律。生活不也如此吗?这本书会给你很多不一样的体验,或者说,新的触动。
读一读,蛮有趣的。推荐给你,我是影半夏,陪你读书。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