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役制度是中国历代王朝为巩固国家政权而向人民征课财物、调用劳动力的制度。赋役是赋税和徭役的合称。赋包括土地税(田赋)、人头税和资产税。役,亦称徭役,即在位统治者强制平民从事的无偿劳动,包括力役、杂役和军役。徭役是古代王朝强制民众承担的无偿劳动,主要是修建大型土木工程,如水利工程、交通工程、国防工程、城市建设等公共工程,也包括为满足统治者奢侈消费需要而组织的宫室工程、陵墓工程等。
作者渡边信一郎先生是日本著名东洋史学研究者,《中国古代的财政与国家》集合了作者二十余年的研究成果,是一本内容极其丰富的中国财政史的鸿篇巨制。作者在序章已说明本书的研究课题:通过分析财政收支关系进一步考察社会与国家的相互关系,并阐明社会再生产与国家支配的特质。
有一条短评这样说:“书里内容其实只是从汉代讲到唐宋,书名中却冠以中国古代,有些误导读者”。实际上,作者在序章记忆说明本书深受内藤湖南“唐宋变革论”的影响,将宋代以前界定为中国的古代,所以本书研究的时间跨度是从汉至唐。
作者立足于传统史料文献,吸纳全新研究成果,全面论述了历代赋役制度的发展模式和人民承担租税、徭役的方式,阐述了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征收的标准,理清了赋役制度变迁的过程,揭示了不同时期的赋役制度与国家支配间的相互关系。以“户”为征收单位的古代,承担赋役的条目、额度、时间都是随着社会生产与国家状况的变化而适当调整的。
本书有一定的难度,建议阅读前先做做功课,对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下文将就个人比较感兴趣的几个知识点进行简要说明。
第一部分将汉代的财政运作制度和徭役体系更卒徭役的法定服务期限是1个月,服役地点是在本郡或本县,承担修筑城垣、道路、河渠、宫室、陵寝,以及运输粮食等繁重劳动。正卒是指到郡国和京城服兵役,役期一般是两年。戍卒是指到边塞屯戍,役期一般是一年。
这一部分的副标题是“批判服虔和滨口重国的观点”,开局火药味十足。作者认为: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对更卒制度的解释或研究都存在问题。所以通过整理现有史料,厘清更卒制度的具体内涵成为本章的内容。作者选取《史记·吴王濞列传》附录的《索隐》有这样一句话:“案汉律,卒更有三。践更、居更、过更也。”中提到了此制度的四个要素,即践更、居更、过更、卒更。通过解读史料,尤其是郭解与邻人的生动事例,四要素的含义也更加明朗。
第二个感兴趣的地方是“三五发卒”概念的探讨。作者指出,有关“三五发卒”的概念也存在着许多错误。南朝“三五发卒”和社会阶层有关,指的是一般的编户齐民、贫民阶层。而北朝的三五则多指三乘五,即十五丁一兵制,它和三长制共同构成了基层组织单位。
读完本书,可以很清晰地归纳出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发展规律:征税标准从以人丁为主到以资产为主;政府对农民人身控制逐渐减弱;征收种类逐渐简化,征税内容发生变化,由实物向货币转化。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