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奇大数据是通过什么分析出的。最近我需要推广宗教类读物,于是我巧合地选择了一本书,仅仅通过书名和作者名。但是,这个选择是有些混淆的。我不知道这本书是否重点讨论杨先生或班扬先生,还是专门讲述了一本名为《恶人传》的书。当我打开这本书的时候,我才知道它是与信仰有关的。
个人认为,既然这本书围绕的是信仰,那么我们在阅读它的时候,就应该更紧密地接近它的存在方式。如果我们无法离开这个层面,我们难免会遇到更多的矛盾和困扰。只需要简单地看待这本书,也许会更加容易。在这个故事中,有一个讲述者和一个听众。讲述者通过讲述故事来展现罪恶,让听众去探讨这些故事是否曲折,是好是坏,各有不同的解决方案。对于讲述者而言,他的职责就是传达出一个观点,这个观点的来源与基础是信仰。对于听众来说,他们的任务就是尝试理解这个观点,以及支持它的方式需要有思考能力。我们不必纠结听众是否能够思考出千万种答案,因为这是听众的问题。例如,书中对于平静的解答有点牵强附会,但它确实有其道理。只是这个道理是否与我们平时的认知产生背离,在这种不同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寻找它的共性。
例如,书中说到的警示、敬畏和忏悔,需要读者自己去看待。具体能否实现落实到实际中,这是因人而异的。毕竟,“追求”的标准不同。就好比有些信仰需要一个“入会宣言”的考核,达标需要背诵,不能背下来可以看着读。但具体能否实现,还是另外一个层面的问题。为什么这样的信仰不能被认真对待,不能认真去背诵、去实现呢?如果我们换一个信仰的话,就会有一些规定:“一定要”、“必须要”、“务必要”怎么做,“否则就”怎么样。我们就需要重新思考这个问题。
我认为,做人需要时刻保持敬畏之心,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步!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