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讨好型人格吗?
比如,你想换工作,但需要父母同意你的决定。不然就忐忑不安,无法真正行动。你想和一个人交往,就非要问身边人是否也觉得可行,否则就惴惴不安。明明到了下班时间,你却非要和办公室的同事说一声“我先走了啊”,不然就感觉自己不守纪律,就像早退了一样。凡此种种,可见讨好型人格做任何事都要经过别人的认可、同意和理解才放心。否则就一直不安,拿不定主意,似乎别人的决定主宰了你的决定,操控了你的思维。
如果你正为此感到困扰与痛苦,强烈推荐这本书。书中举了很多例子,抽丝剥茧地分析了8种行为模式背后的深层原因。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改变方法,还介绍了“SELF心理自助疗法”,帮助你摆脱讨好型思维造成的困扰。
讨好型人格的日常表现的8种行为模式:
1)拒绝别人就心慌(脆弱)
2)无条件地附和别人(压抑自我)
3)不能对别人提要求(自卑又自恋)
4)主动为别人行方便(“好人”人设)
5)总是做别人期待的事情(认可)
6)停不下来的微笑(安全感)
7)从不发脾气(情绪压抑)
8)“吾日三省吾身”用极高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自我苛责)
如果你能拥有一种“别人生气就生气,关我什么事”的态度,就不会有什么讨好型人格问题了。人最大的本能不是生存,而是寻求安全感。别人对待你的方式是你自己培养出来的。
矛盾无处不在,但它本身不是问题,问题在于你有没有能力坚定自己的选择。只要一个人表达自己,就必然要面对他人否定自己提议、不满足自己的需求的可能性。一个人之所以无条件地附和别人,看起来是对自身想法与愿望的压抑,但本质上是对自己的不接纳。每一个“我不够好”的自卑感里都隐藏着“我必须完美无瑕”的自恋感。
爱自己不是自私自利,而是爱一切的基础。人生最痛苦的两件事无非是“渴望不可得”与“所得非所爱”。 “热爱”是做成一切事情的基础。别人喜不喜欢、认不认可你,这是你无力左右的事情。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不是自私,要求别人按自己的意愿生活才是。
经验决定信念,信念决定情绪,情绪决定行为,而行为又会强化经验。生活不是“你配不配得到”的问题,而是“你敢不敢要”的问题。如果你想真正在生活中有所改变,就必须勇敢去实践并获得新的经验。正是因为你勇敢地去做自己,你才变成了你,这个世界上最独一无二的你。生活才变成了你的生活,而不是任何别人所期待的生活。
我们越是勇敢地去做自己,去忠于自己的内心,就越能找到生活的意义。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