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子是一种对抗世界的状态。阅读罗伯特·阿尔特的《七个疯子》,我几乎没有停顿地在一天之内读完了它。往往这种情况出现在两种书上:一种是让人欲罢不能、情节紧凑的小说,另一种是晦涩难懂、让人想要早日摆脱书本构成的泥潭的(以意识流为主)小说。很遗憾的是这本书属于后者。虽然采用第三人称上帝视角的叙述,但这本小说读起来还是很像是埃尔多撒因——这个意识不清近乎癫狂的七个疯子之一的一本自述,甚至一本自白书。
全书在一个旁观者看来都充满了一个精神异常者的谵妄之语,在社会现实和主人公自我创造出来的幻象之间来回穿梭,毫无界限,这也是造成阅读困难的一大原因。被冠以“阿根廷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罗伯特·阿尔特,如同在他之后的马尔克斯一样,他的文章,从《灭火器》到《七个疯子》,在豆瓣上都收获了不低的评分,属于那种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作家。
阿尔特一生平凡,几乎没获得过什么文学奖项,大概是阿根廷文学界的梵高了。他以平凡小民的身份,通过最底层的视角描绘当时社会的底层阶级的困苦,就像一众韩国伤痛城市文学(我取的一个名词,以金爱烂、孔泳枝、李光洙等为代表)一样。但与上述作家的温婉叙事中将城市病暴露出来不同,阿尔特似乎更愿意通过荒诞的笔法把底层人被生活压垮之后的心理残疾赤裸裸暴露出来。后世的马尔克斯也受其影响写下《百年孤独》。
“是我想太多,还是这世界太疯狂?”主人公直接在文中发出质问。七个疯子,是文章中出现的七个主要人物,阅读下来,作者似乎给读者营造了一种“这个世界所有人都是疯子”的错觉,这种感觉在之前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时候曾经有过类似的自我怀疑。
也曾经想过,人各有性,在道德、法律底线之上,符合人伦的,似乎就被冠冕堂皇地称之为个性,而过度的个性,即变成了常人口中的疯癫。在我看来,疯子,其实是对抗世界的一种消极的状态。这也是本书最大的荒诞所在:所有人物都把他们的内心所想不藏不掖地说出来。主人公的心理描写,完全意识流式的自我呓语,幻想出来各种场景的平行世界在同一页里交杂,让人难以区分现实和虚幻。
20世纪初的阿根廷社会,贫富差距明显,底层人民忍受着上层剥削。在书中,作者把每个人的思想透明化,在现实中的尔虞我诈变成了底层人民之间毫无遮掩的交流。正是这样的处理方式让作者想表达的东西更加具象,也为后世拉美文学奠定了文学基调。书中所有人物的疯癫,其实都是一个正常人会幻想但不敢付诸实施的,而他们用疯的状态向当时的社会表明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其实,不妨把疯癫视作人们在那个垃圾时代被迫采取的应对措施。
人必然受困于时代。“人拿时代没有办法”是陈丹青站在欣赏壁画的梯子上时发出的感叹,我们需要选择的很多,供我们选择的却很有限。当大部分选择了忍耐时代,他们选择释放自己,虽然被冠以疯子的名号。起码他们以自己和别人都喜闻乐见的方式活着。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