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稿共享了所有人物的精神发展。可能荷尔德林罕见地系统地展现了他的孤独灵修之路。在第一稿中,配角主要任务是直叙主线以及扮演柏拉图对话中的提问者角色。配角处于精神地位较低的崇拜者与庸俗的质疑者(赫莫克拉提斯)序列。恩培多克勒试图用说明书式的方式阐释自己对人与自然、死亡之谜的体悟。这就像要现代人去解释他在充满激情的状态下所写的古诗词一样,作者很可能会语无伦次、支支吾吾,并伴随着对自己笨拙解释的懊恼而变得更加烦躁,最终放弃解释。当初的创作热情是何其强烈,现在对解释的懊恼就有多么让他感到羞耻。因此,在第一稿中,有许多类似于语法颠倒或未完整句子的地方。下面的两张图片重点展示了恩培多克勒在解释自然和生命激情时的狼狈和懊恼。用解释书的逻辑阐述富有灵感的生命体验并发生语言组织上的偏离是正常的(柏拉图:激情创造而不是技艺型的诗人或先知,神圣的疯狂)。文学史上还有许多作者对其公认的佳作进行解释时出丑的案例。对于那些没有激情创作经验的人,他们甚至会质疑这样拙劣的解释者是否是优秀作品的原作者。在第二稿中,配角的主要任务不再是直叙剧情和提问,而是主观描述如何被恩培多克勒的感染所影响。崇拜者们逐渐学会了恩培多克勒式的激情,而质疑者虽然在质疑,也是在用恩培多克勒式的激情进行质疑。总体而言,配角都处于与恩培多克勒相同的精神梯队中。恩培多克勒也始终迸发着自己的激情,而不是特别用力地去梳理一套系统的世界观。在第三稿中,配角的设定为属人的成熟状态,能理解补充恩培多克勒的精神。质疑者甚至认可了恩培多克勒精神的真理性,只是认为会“败坏群众”。根据结尾,恩培多克勒已经“出神入化”。这是像《浮士德》一样的结尾。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