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的《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但编著《史记》不仅是司马迁一个人的使命,还是司马谈、司马迁父子两代人的心血。在司马谈之时,司马家族已传承一千年的史官世家,司马谈为述史一生心无旁骛,仿效孔子著《尚书》。在他过世前,共创作了三十七篇,五体兼备。司马迁接手剪裁熔铸,由于《史记》只能有一个作者,故以司马迁名义完成。
张大可,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将《史记》看做是国学的根基有以下缘由:首先,它是一部文史名著,以人物为纲、以时间为线,详尽描绘历史事件;其次,它融史学、文学、哲学于一体。
为什么要读《史记》?张大可认为,它形象地反映封建社会的等级秩序,有系统的史学理论,对当时的社会生活描述的详尽,语言通俗易懂;而其中的人物历史,则形象经典。《史记》记载的是变革时期的历史,如古语所言,“读史明智,鉴往知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就是《史记》最主要的作用。
司马迁笔下的故事,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他对崇高人格进行赞美,对卑鄙腐朽的小人深恶痛绝,至今读之依然感同身受。司马迁用故事形式示范了怎样的帝王是好帝王,怎样的臣子是贤良,强调“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要顺应民心。
《史记》的散文很优美,里面包含了当代汉语中各种复杂句式,唐宋八大家掀起的古文运动,以司马迁和相如为旗帜,将《史记》文章指出《水浒传》的写作方法都是师从《史记》。至今,《史记》对于中国传统小说、人物塑造方式都有深远的影响。
《十三堂史记通识课》详细讲解了《史记》的学术性内容,让人仿佛翻阅老师的课堂笔记。张大可为读者介绍了关于《史记》的各种知识,令人受益匪浅。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