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偶然在纪录片《我们如何对抗抑郁》中认识了蔓玖。虽然在这部影视作品中她并未展现出特别出彩的魅力,但在作者笔下,她显得真挚和真诚。纪录片的主题是关于抑郁症,而这种疾病在某些人眼里好像是与自身毫不相关的事情,就像听到“精神分裂”之类的词语,一般人并不会觉得自己有可能会遭受此病。多数人对于受抑郁症困扰的同胞们往往怀有不理解、责怪、排斥等态度,导致我们的“病耻感”越来越严重。我们无法得到朋友和家人的理解,感同身受那句“没有任何人能真正地感动深受”。然而,我见证了自己、亲人、朋友和同事们患上抑郁症的情况,每个人在身上承载着不同形式的黑洞。有些人已经被黑洞缠绕数十年,有些人一直在与黑洞抗争,还有一些人陷进去了就再也没能走出来。作者对于抑郁症的点滴回忆已经深深地刻入了她的灵魂。为了面对生死的痛苦回忆,她需要拥有巨大的勇气和决心。
身边的人总是少多少会好奇,别人为什么会患上抑郁症呢?他们明明具有幸福的生活条件,一般也开朗阳光。虽然每个患者患病原因都有所不同,但有些共性也不难发现。从脑科学的角度看,抑郁症是身体对外部影响的一种反应措施,是大脑为保护自己而过度反应,是一种“心理”的疾病。当然,并不排除天生因素以及具体事件的冲击。但是,几乎所有因为痛苦而死亡的个体,都必将催化源指向人际环境,或者是对某种东西的缺失,尤其是亲密关系。
我们人类从出生到成年初期,一开始都怀有一颗善良和美好的心去面对世界。当外界发生不和谐事件时,被误解、孤立和排斥都会让我们不感舒服。亲人的不理解、责备、嫉妒、指责、甚至威胁和利用都可以在某一刻真正地击溃我们内心深处。我们一开始并没有太在意这种偶发的压抑和不安,可能是一些小事的积累,也可能早有预兆,也可以是某些不良言行,甚至是某个时刻的阴影。我们压抑自己的天性,一言不发地躲在角落里,为了讨好他人而伤害自己。看着世界中的黑狗逐步向自己逼近,将我们推向悬崖边缘。
所有这些可能会积累成抑郁和焦虑,这种病态在突破红线之后,大脑会产生固化的记忆和神经反馈。一旦遇到相似的事情,人会不自觉地陷入黑暗,无法自拔。作品中有这样一句话:“正常人应该好好耕耘自己内心的花园,遵循普遍适用的规则。但我却任凭外来的种子侵蚀,开出无数无用的花朵,竟然被它彻底地控制了身体。”
抑郁可能是大脑为应对精神状态而采取的一种应激保护方式。当然,它也可能是上天送来的一颗种子,等待我们仔细培育发芽,在那个我们心底深处的黑土壤里茁壮生长。
虽然抑郁不可怕,不是不治之症,但许多人还是希望彻底恢复正常的生活,我也是其中之一。我现在已经康复了大约十年,世界好像已经变得更加五彩斑斓了吗?我的生活是否再也不会忧郁压抑而充满了希望?然而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世界本身就是“苦”的,或者说,世界总是充满挫折和痛苦。逃离黑洞只是意味着不再受到现实和内心冲突的束缚,不再被执着所控制。但有时候,在不经意间,我还是会看到那些深不见底的黑洞。在这种情况下,我已经拥有自我控制和勇气去面对了。我学会了如何处理自己大脑的行为模式,学会了辨识及释放情绪,知道了如何怀着一份美好的心态去面对人生。
我选择听取自己内心的声音,选择与自己妥协,选择禅修冥想,这些都是我维持健康心态的一种方式。我深信,只有对世界、万事万物,以及生命意义有着更深一层的认识后,才能将抑郁所感受到的每一次呼吸、每一缕阳光化作花朵那样,永存于心,活在当下。最后,我要感谢作者,感谢周围的一切,让那颗刚刚发芽的种子,有着开花的憧憬和信念,与黑洞和解,一起走向未来。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