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害怕被逮捕,纵使拼上所剩无几的生命,也要贬损一个人的人品。我在想,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心理。” 这是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恶意》中警官加贺恭一郎的疑问,也是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原因。
东野圭吾的《恶意》是一本推理小说。我一边阅读一边推测,自认为自己的脑洞够大,但东野圭吾的脑洞更大,一次次推翻我的判断,把人性的丑陋揭示的体无完肤。
由于作者书写的方式很特别,每个人都通过第一人称来讲述,给人一种先入为主的感觉,不知不觉就进入他挖好的坑,纵使你一边看一边思考,也被固定在他画好的范围内,然后他来一个大反转,给你一个措手不及。
你不知道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样子,每个人都只能看到你的一面。
警察在办理日高邦彦被杀一案时,凶手野野口很快就抓到了,他也爽快的承认了。 案件并不复杂,动机却扑朔迷离。只有看到最后,你才能从这个坑里爬出来,原来是因为日高比他优秀。 这深深的“恶意”让人意难平。
由此,我想起上小学时的一件事。由于父亲在某个城市里工作,有那么一段时间,我就在那个城市上学。
那一段经历可以说是奇妙的。我第一次看到那么多的汽车,第一次知道红绿灯,第一次坐公交车,第一次坐轮船……有太多的第一次,让我兴奋不已。
回到老家后,同学们争先恐后的听我说城市里的新鲜事,我也毫不保留的侃侃而谈。我相信,在我的讲述里一定有骄傲、显摆的一面,说不定还有卑视别人没见过世面的语气。 没多久,我被孤立了。
没有人缠着我讲城市里的见闻了,也没有人和我玩跳皮筋了,我被她们当空气一样不存在。那时,我时常一个人上学,一个人回家,看着别人成群结队,说说笑笑的,内心十分难过。
后来我总算想明白了,我之所以被孤立,是因为我比她们见得多,知道的多,我的骄傲令她们讨厌。你也许什么也没做,甚至还好心帮助了某人,但有些人是不领情的,你的好在他那里就让他不愉快。
日高邦彦是畅销书作家,名利双收,他和野野口是从小玩到大的朋友,当他得知野野口也在写小说,还帮野野口联系出版社。但这些善意的举动,非但没有得到感激,反而要了他的性命。 日高的存在,让野野口不得不面对不光彩的过去和落魄的现在,他太想赢了,日高的不计前嫌,日高的声望和优越感,让长期处于劣势的他心灵扭曲,“恶意”满满。
但由于作者特殊的书写方式,让我在阅读期间产生了认知上的偏差,从一开始就对书中人物有了固化的印象,所以我的推理与作品的推进失之千里。也许正因为如此,才倍感人性的不可直视。
这大概就是作者想要的效果。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