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授权转载,侵权了立马删除。原作者是桃阿汐。
亚瑟参加革命的最初原因,在第一章就有了。在母亲重病期间,他接触到了意大利革命青年。起初他没有仔细注意,但是母亲越发病重,家庭的压力也越大。双重的压力下,使得他深夜里胡思乱想。无意想起那些慷慨的革命语。此时他还信仰基督,他迷茫的内心需要支撑,他误将“解放意大利”的使命当成了“上帝的感召”。而且他的喜欢的女孩也投身于此,他觉得革命不是坏的事情,所以并没有因为信仰基督而像蒙泰尼里一样反对革命。
第一章里,蒙泰尼里和亚瑟的对话中,有七到八次对话明显表现出蒙泰尼里反对亚瑟参与革命,但是他在辩论上没有能力说服亚瑟。这里,亚瑟引用了“为上帝牺牲者得永生”,使得其哑口无言,只能妥协。说明了蒙泰尼里的立场本身就是有矛盾的、有错误的,使得他从始至终和亚瑟的辩论都是赢不了的,后面也是一样。而且第一章就表现了亚瑟对革命的真诚和对献身意大利的态度,从容不迫地宣誓献身意大利。
与其说,亚瑟参加革命是因为缺失父爱因而对蒙泰尼里进行报复,不如说他是遭受了一系列背叛之后(另一位神父的告发、蒙泰尼里是生父的事情等等),宗教信仰破灭,认为教会虚伪、神信无用,转而对宗教信仰的报复。
牛虻很明显就是一个有弱点和缺点的英雄精神人物。他对蒙泰尼里的私情并不影响他对旧势力的革命。相反,由于爱蒙泰尼里,所以深感其愚昧,因为他的愚昧而痛苦,因为被抛弃而痛苦, 但痛苦并没有使其堕落。痛苦只是让他的身体畸形,而灵魂挣扎坚韧而不畸形。因为有这样的灵魂,所以他把眼泪只留在了和蒙泰尼里狱中,把身为革命者的不屈精神留在刑场,把对革命的希望留在了给琼玛的信上。
牛虻的两份爱,对蒙泰尼里的爱是畸形的、带来痛苦的,对琼玛的爱是健康的、带来救赎的。在《牛虻》中,这些细节都是重要的,因为它们展示了牛虻作为人物的丰满。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