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我曾浏览过一些关于电子游戏发展史的作品。这些著作的重点是从游戏开发者和玩家的角度,介绍游戏主机的演变和游戏厂商之间的竞争。当然,其中也涉及到商业因素,尤其是对厂商兴衰的介绍,但还是以各代机型的性能和游戏的成败为主。
《电子游戏商业史》则站在主机游戏和游戏开发商的角度,提供了一个更深层次的视角。普遍而言,评判一款主机或游戏的优劣取决于产品的质量,包括性能,吸引力,娱乐价值,游戏时长和玩家口碑等方面。而《电子游戏商业史》更着眼于市场效果,即这些主机或游戏是否能够产生盈利。
乍一看,这两种方法似乎没有明显的冲突。但是,商业理论和无数经典案例却告诉我们,一些风靡的产品在市场上可能遭受失败。此外,要想建立一个稳定的盈利模式,需要考虑的因素就更多了。因此,相比其他作品,《电子游戏商业史》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它的市场分析。
例如第七代主机的较量,是一个相当经典的案例。在第六代主机的竞争中表现不佳的任天堂,通过DS和Wii重新夺回市场。作者意识到这次成功的关键在于任天堂吸引了大量此前从未接触游戏的非核心玩家。而《任天狗》和《Wii体感运动》的爆红,则是一个非常值得商家思考的经验。
同样,对于PS3和Xbox360之间的竞争,也有着戏剧式的发展。虽然销量上看起来Xbox360的8400万和PS3的8740万几乎没有太大差别,但微软针对“三红”事件所支付的赔款和售后成本,明显使他们的利润大幅下降。这是作者在市场分析方面的又一个优秀案例。
此外,《电子游戏商业史》不仅包括主机游戏,还包括了PC游戏,网络游戏,网页游戏和手机游戏的简单发展史,并对其中一些经典的商业化案例进行了评析。其中包括了所有80后都熟悉的即时战略游戏,还有曾经风靡一时的著名游戏抢车位和偷菜;此外,《电子游戏商业史》也详细解析了“开箱子”、“滚服冲榜”和分发模式等一些商业手段的优缺点。
在电子游戏发展史上,很多昙花一现的作品并不会占据太大篇幅。但是,《电子游戏商业史》对其中的胜败案例进行分析,从美国游戏市场和网游时代的商业逻辑变迁到雅达利的冲击,展示了独特的阅读价值。
总之,《电子游戏商业史》不仅可以为玩家带来不灭的回忆,也可以成为游戏开发者必备的案头读物。最终,玩家追求卓越的游戏质量,商家则追求盈利。寻找这两者之间的平衡点,恰恰是所有阅读过此书的人心中所持有的初步答案。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