暕推荐给我的书,是在微信读书里看的电子书资源。多年前暕就给我推荐过微信读书,但那时候我固执的迷恋纸质书的墨香气,一直没有用起来,知道最近才发现她是真是好用!资源足够,怕伤眼睛也可以用kindle链接阅读。安利!
书里引用《这样读书就够了》提到的读书三个步骤:
翻看我以往的读书笔记里,也浅层的做到了一些,但是还远远不够,这一次来好好抽丝剥茧试一次。知识应当相互关联!
书中关于脑科学的研究与我在“趁早”人生项目达成100天里面学习到的内容相似。基本的底层逻辑都是:人的“本能脑”“情绪脑”跟随人类万年,非常强大,而“理智脑”产生的时间最短,非常弱小,无法与前者抗衡,因此人类总是容易做出及时行乐、不计后果的短视行为。从而生出“元认知”的概念,也就是通过上帝视角来观察自己思考的过程,不要轻易被本能情绪左右。说到底,人的成长就是在反抗自己的本性,了解这背后的原理,再通过训练才有可能逐渐改变。
不要过度迷恋打卡!从以前到现在,我搞过的打卡真的不少,比如:做饭、运动、早起、日记、收纳学习,过程中也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提升了自己,有时候回看还挺自我感动。但是一旦当自己的初心改变,开始为了满足打卡形式而打卡,动作就变形了。时间一久就开始自我拉扯,意志消耗完毕停下来就再也无法重启,其实最终并没有把这些好习惯写入自己的人生秩序。书中所写的“早冥读写跑,人生五件套!”我都实践过,却都没有真正的坚持下来。所以应当利用好打卡这个工具,而非陷入形式主义。
常把自己放在拉伸区!人总是喜欢重复做自己会做的简单的事情,对复杂困难的事情视而不见,所以才会一直在原地打转。在“舒适区”和“困难区”的中间还有一个“拉伸区”,就类似于让自己处于跑步时不至于上气不接下气说不出话,也不至于速度太慢心跳完全没有加速的中间状态。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当中要随时去寻找这种状态,因为往往目标太大会让人不知所措,所以需要拆解成符合“拉伸区”标准的任务,再来一个个打怪升级才是最有效的成长策略。
需要学会反思!本书作者有一个很好的习惯就是坚持每天反思,并且把反思的内容写下来,有的日子写得少,就几行字,有的日子写的多,有上千字。写下来的好处就在于可以把对自己有触动,引发思考的事情再次全面深入的复盘一遍,把所有的解决方法都推演一次,当下次再遇到类似场景时就可以快速调用,过程中相应的情绪也得以化解。我也想借鉴借鉴,把自己的“每日反思”机制建立起来。
我相信,这是一本只看一次远远不够的书。需要不断看,不断实践才能靠近书中表述的“清醒的头脑、清楚的目标、清晰的路径、清爽的情绪”的人生状态啊!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