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大人物”子女的自传,因此其文字展示出的角度介于大人物与普通人之间。作者能够描写出一些传统历史类读物中无法展现出的画面,让读者有别样的阅读体验。对于抗战时期的各大历史事件,作者所看的视角更贴近于普通人。她在描述这些事情时,会更加注重事情的细节和人物的感情,思绪,并且会有非常细节的描写。
但与那个时代的普通人相比,作者但作为局外人的我们也能感受到其身份对其本人产生的影响。让其自始至终也无法理解那个时代的真正普通人到底过着怎样的生活,而这一点也让我在看她的文字时处于非常矛盾的一个状态。
一方面我特别佩服其求学之精神,但另一方面我也很受不了她所描述的那些自己经历的“苦难”。例如,她在讲述其大学时期选择不谈政治立场,只追求纯粹的文学之美,消解时代带给她的压力。然而,不被周围人所理解反被人嘲讽欺辱时,她可能真的没有意识到她能有机会、有能力在那个时代去仅仅承受“心灵压力”以及选择沉醉在文学海洋之中这件事本身在当时都可以算作一种“童话”。而这则童话能够顺理成章的书写出来所靠的就是她所不想谈的政治。
我想她可能这辈子都从没想过,在她口中那个一心为公从不为私的国民党高官父亲,如若真是像她描述的那样,那她们全家是怎么在那个国破家亡、山河破碎、血流成河的时代全家人一个不少的平安生活的。从小体弱多病的她能去疗养院疗养,在绝大多数人忍饥挨饿的年代,她家还能随时招待四方流量而来的“仁人志士”。在转移路上,她受苦最多的点还是走不动路、父亲不她坐车,她本人还能在读书期间有钱品尝各类小吃,毕业后也能坐只有军人和官员才能搭的飞机去上海,找工作的时候能有人推荐到没有战事的台湾地区,1949年还能在上海举办婚礼(作者的遗憾是婚礼“只用”了14K金的戒指)。
因此,从作者的角度来看,我对其很矛盾。我佩服其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在求学、治学方面的才华和奋斗,但也很不喜欢这种几乎享尽那个时代政治好处之人,还张口闭口不喜政治之人的“道貌岸然”。从作品的角度来说,我觉得这本书还蛮不错的。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