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不得被选入课本和中高考试题,读了才知道,简直想把这两本书全部抄写下了。
我是学机械出身,地地道道的理工女,却偏偏想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于是报了写作班学写东西,辅导老师对我的评价很一致,就是理性有余,柔软不足。这是老师说的比较委婉。说白了就是“干”,没有文采。
都说相由心生,满脑子的机械知识,让我整个人也变得硬邦邦的,说自己就是一个女汉子一点都不为过。朋友经常开玩笑说我:“本来想做个大哥的女人,没想到却活成了女人中的大哥。”
怎么变得柔软呢?老师曾经叫我每天背一首唐诗,时间久了,文笔自然就软下来了。我知道,这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而且,即便是我背下整本唐诗大辞典,就能改变我骨子里的机械感吗?我不知道,所以很焦虑。
直到我读到了这两本散文作品集,即张丽钧的《玫瑰从来不慌张》和朱成玉的《人生没有多余的疼》。才知道了我文笔干巴的真正原因。跟两位大师相比,我活得太麻木或者说太粗糙,捕捉不到生活的细节,当然也不会从这些细碎中悟出道理。
像张丽钧就很善于捕捉人们习以为常的温暖细节,用温柔的文字,生动轻盈的呈现出来。比如,她在《为你,我说过多少颠三倒四的话》这篇散文里写到:
我说:“你要快点走啊,千万别迟到!”我又说:“别走太快,路上注意安全!”希望你永远不是那个在安静的教室外面嗫嚅地喊“报告——”的孩子,希望你无论与谁相约都永远先他一步到达。但是,一旦你消失在我的视野中,我就开始用种种可怕的虚拟场景惊吓自己,担心你遇到不长眼的车,担心你只顾匆匆赶路没注意到前面的一道沟坎。”
而朱成玉的文字也是干净、温暖,可以把平平无奇的生活,用诗一般语言表达出哲学道理。有极强的治愈力。比如,他高考落后,坚持写稿投稿,但没钱买稿纸,就去一个收破烂的老人那里找那些脏兮兮、皱巴巴的本子,拿来用。作者在《时光不旧,只是落满尘灰》这篇散文里记录了这段往事,最后他写到:
一度以为,自己荒废了光阴,不可救药。但这个可敬的老人让我知道,时光还没有被我用旧,只是蒙上了一层灰垢而已。只要用心去擦一擦,那隐匿起来的时光随时都可以亮洁如新。
我太幸运了,读到了《全国中考语文热点作家作品集》系列中的这两本书,让我解开了一直萦绕在我心头的疙瘩。让我知道了努力的方向,那就是用爱去拥抱生活,用心去品味生活,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当然还要多读像《玫瑰从来不慌张》和《人生没有多余的疼》这样的好书,就可以提升文笔!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