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他们可能自信,也可能自卑。这取决于他们对自己的认知。但是,很多人会因为对自我认知的偏差而产生自信或自卑的情绪,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
现在有一种说法叫做“普信”,指的是一种既普通又自信的状态。但是,对于一些人来说,当他们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时,他们可能会表现出自卑的情绪,甚至会对别人产生“酸”意。真正的高素质人士应该是足够强大和自信,甚至即使被指出是普通的,也不会感到自卑。相反,他们还能容忍别人的弱点。
《为什么越无知的人越自信》这本书教我们如何从认知偏差到自我洞察。作者大卫·邓宁主要研究探讨人类错误信念背后的心理机制。
这本书分为九章,每章针对不同的问题,如人们为何无法看到自己能力不足、为何会认为自己有虚假的品质、如何解释对不明确因素的自利性、道德优越感产生的错觉等等,并且详细介绍了如何正确地洞察自我印象。
人们会产生道德优越的错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自我洞察。如果从人们的具体行动来看,其对自我道德素质的高度评价是不合理的。
当我们预测任何一个未获得任何具体信息的人的行为时,人们可以凭借对频率分布的准确直觉,正确地猜测出此人的行为。但是,当一个人已经掌握了许多信息时,对于这些行为的看法和正确的判断就会产生偏差。同时,人们也会根据对道德冲动的过高评价而做出预测,这对于自我也是如此,导致认知偏差的产生。
在预判时,我们不会同等关注关于自己的信息,往往会侧重有利的信息而忽略消极的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长期影响会降低我们的自我评价的准确性。
然而,自我认知的错误并不总是不好的,有时候人们高估了自己的潜在成就,这并不是真正需要担心的事情,只不过是有利有弊罢了。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