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这本《注意力危机》,一方面是因为我向来对学习、专注这种话题十分关注,另一方面是因为我确实感到了自身存在的注意力危机。书读的越来越少,短视频和短推文看的越来越多,甚至没有专注力去认真打一会游戏。对这一问题的认知令我倍感焦虑。
作者和我观察到了同样一个问题——每个人都盯着自己的屏幕,而那些需要用很长时间集中精力去做的事情,却一直处于自由落体状态。“我们的文明已经被隔靴搔痒的粉末所覆盖,我们花时间去刺激、抽打、扭曲我们的心灵,却无法将注意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作者尝试了三个月的极端“数码排毒”体验,又用了三年时间去采访世界上顶尖的社会学家、心理学家、脑科学家和互联网技术专家,总结出了12个影响注意力的原因:生活加速、心流受阻、身心疲惫、深度阅读崩溃、思维漫游停滞、高科技操控、冷酷的乐观主义、高度警觉状态、饮食、环境污染、多动症的错误应对、对儿童身心的禁锢。
如何重回深度思考?通过阅读本书,我总结了几条也许对自己有用的方法。
1.不要过分苛求自己完全不对电子产品上瘾。电子产品也许不会对我们的注意力造成损害,但是人们设计智能手机的应用程序和电脑网站的方式,使电子产品如魔术一样操纵人们,而人们不知道这些正在发生,甚至认为一切都是自己的自由选择。谷歌、脸书等软件希望你花更长的时间和注意力在它们身上,因为它们依靠浏览时间收获广告费。通过一些心理学技巧,互联网让人更易上瘾,如朋友之间通过每天签到,获得一条长达两百天、三百天的条纹(友谊火苗),又如阿扎设计的“无限滚动”,现在的互联网已经没有下一页,你没有停下来思考“我是否要继续看下去”的权利,只能跟着网站的节奏,永远没有看完内容的时候。
2.动用一些手段,减少信息洪流对自己的干扰。人的思考是非常单一的,一次并不能处理多个任务。事实上只是我们在事情之间来回切换,没有意识到切换而已。虽然没有意识到,但切换会通过“转换成本效应”“搞砸效应”和“创造力枯竭”这三种方式降低我们的专注能力(甚至还有第四种“记忆力减退效应”)。如果我们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切换,我们的思考速度会变慢,会犯更多错误,创造力会降低,对所做的事情记得更少了。面对一直滴滴滴响的手机,我选择关静音,并且把容易上瘾的app通知关掉,不重要的微信群屏蔽掉,一回家尽量把手机拿的远远的(这一条目前还没有实现),减少信息对自己的干扰。(“预先承诺”这种方式好像也有用,以后可以试试)
3.做自己喜欢的事,要么什么都不做。作者在书中强调了“心流”和“思维漫游”的重要性。在心流的状态下,自我消解,时间停滞,使人变得更强大、更深邃、更沉静。找到自己所爱的事情,找到自己的心流源,比如读书、画画、写东西、吹笛子,用这些积极的事情代替消极的事情。或者干脆什么也不干,任思绪遨游。原来高中的时候喜欢和朋友在操场上散步,有时聊些什么,有时什么也不聊,天空、云彩、操场和操场上的假草已经足够填补我们的心灵。作者写到,思维漫游让人慢慢地理解世界,开拓思路,在事物之间建立新的联系,提升想象力。除此之外,我认为,思维漫游本身就能给人带来满足感,是人生中不可多得的幸福时间。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