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苏菲·洛夫威尔在撰写《为存在而设计:迪特·拉姆斯的设计之道》时,主角迪特·拉姆斯告诉她:“这必须是一部空白的书,说出的是重要的话。”尽管作者未能遵循这一要求,但我认为这并不是坏事。在阅读过程中,我被设计背后的人——迪特·拉姆斯的变与不变的设计理念深深吸引。书中兼顾令人惊叹的设计和设计理念的学习,是一本非常厚实的书。接下来,我将重点探讨我印象深刻的地方。
拉姆斯一生追求“少,却更好”。他的设计与产品并不繁复多功能,而是追求方便。这个理念的基础是以人为本,不针对特定人群,也不为自己的设计设立门槛,而是追求朴实无华,真正以人为本。这让我想起武侠小说中的高手,真正有用的招数往往最朴实无华,真正以人为本的设计也往往返璞归真。拉姆斯不仅自己践行这一理念,还将其传递给整个团队。他认为,在设计中,唯一不能犯的错误就是漠视人。这句话值得现代设计师引以为戒。
当前,许多电视机都难以使用,甚至老年人也感到难度较大。在此前不久,有一场网络讨论就此展开,结果参与讨论甚至吐槽的都是一般老百姓,而那么多电视生产厂家都没有出声。它们似乎在等待使用者硬着头皮成为有经验的用户,而不是主动倾听用户真正的需求。这正是《为存在而设计:迪特·拉姆斯的设计之道》存在和推广的根源。这种理念应该得到更广泛的接受,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我相信,只要更多的人接受这种理念,社会就有望更加和谐美好。
拉姆斯团队设计的产品是实用的日常衣服,而不是时装秀上的华贵服饰。少,并不是为了偷懒。他们为了达到设计的极致,所付出的恰恰是更多的努力。在1980年的一个研讨会上,拉姆斯提出了设计前应当解决的15个问题,其中第12个问题是我最感兴趣的。这个问题与前文提到的电视机的问题紧密相关:“此产品是否真的为人们带来便利,还是说他在鼓励人们被动的接受”。如果设计者能以这种心态开展设计工作,怎么可能对其产品是否便利置之不理?这15个问题不仅可以用于开拓设计师的思路,也可以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完成某些任务,甚至能改变我们生活。
此外,我必须提及这本书的本身。它的知识点丰富,故事性强,设计产品系统而震撼人心。它完美地展示了拉姆斯设计理念的先进性。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