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理学?
还记得上学时,遇到学心理学的同学,第一个问题就是:“你知道我现在在想什么吗?”对方无奈地回答:“心理学不是神学,是猜不出的,但通过你的行为表现,我猜测你想让我陪你去图书馆。”“我的行为表现,我感觉和平日里一样啊。”我反问道。对方解释说,每次去图书馆你都会背上帆布包,会在宿舍楼下等她,这些都暴露了你的想法。就像艺术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心理学也是如此,既潜藏在日常生活中,又比生活高了一点点,需要整理和汇总。
《一读就上瘾的心理学》是一本耗费三年时间出版的书,通过日常故事揭开心理学的面纱,让我们读懂背后的含义。这本书主要从拨开两性迷雾、扫清人际障碍、加速个人成长这三个角度出发,帮助我们更好地认清自己和身边人,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分享书中最让我触动的三个心理学效应,一起学学心理学,洞察人心,加速人生成长。
01 不要和“性情相投”的人在一起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二者结合,方能发挥出最大的威力。选择互补的人,会给生活平添很多的乐趣。三观一致、志趣相同的人在一起,可能无话不说,但却实现不了1+1>2,所以选择伴侣时,不妨找一个能取长补短的人。
就像经营一家公司,比尔·盖茨最开始是独自经营微软公司,但后来发现,他的兴趣点在软件开发上,而非是管理上。于是,他找到自己的大学同学鲍尔默,一个非常擅长管理的人。两个人的强强联合,造就了微软的辉煌。经营感情也是如此,需要双方共同努力,而性格互补的人,更能激发彼此的活力,让整体的发展趋向于成功。
所以,多跟不同的人在一起,从他们身上,你能学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亦能在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未来。
02 活成蘑菇,暗自努力生长
竹子用了4年的时间,只长了3厘米,到了第五年,它开启了疯狂生长模式,每天以30厘米速度增长,仅需6周,就长到了15米。前面4年的蛰伏,像极了蘑菇。蘑菇在还是孢子的时候,生长在黑暗的角落中,终日看不到半点阳光,只有长到足够高的时候,才会感受到太阳的滋润,被人注意到。人的成长也是如此,有前面的埋头苦干,才会有后面的厚积薄发。
看到那么多关于氧化菊的视频,她是如何从田间地头走向戛纳红毯的。她用尽全力,将最好的自己展现出来,在转身、眼神背后历经万次磨练。有人或许天生自带光环,但这样的人并不多,我们还需要努力成长。让自己活成蘑菇,在还没有被注意到的时候,暗自努力生长,在被关注的时候,依然保持初心,不忘初衷。只有前面的辛苦,才能让后面的成长更加辉煌。
03 摆脱“毛毛虫效应”,不再做无用功
很多人被社会“绑架”,每天日复一日,重复同样的事情,而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和未来,就像小米创始人雷军所说的:“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相信很多人都曾陷入“毛毛虫效应”的怪圈。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个实验揭示了这个效应。他把很多毛毛虫首尾相连,围成一圈,放在花盆的边缘。结果毛毛虫围着花盆绕圈,哪怕在不远处有食物也不看一眼,最后竭力而死。这就是“毛毛虫效应”,表面上看似很努力,实际上都是无效的。
996和007的工作状态,除了个别岗位必须如此外,其他的都是无效努力。把上班的时间拿来摸鱼,工作完不成就只能通过加班来解决,这样的努力实际上都是无效的。最简单的方式是改变自己的注意力和努力节奏,找到切实适合自己的方向和节律。我们需要将自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