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小说最大的难题是如何用文字准确传达心中所感,而不是心中所想。感想有审美和韵味,将其传达给读者可以让更多人体味和激发感想。然而,我读过葛亮的第三本书,体感特差。故事和脉络像是直接复制别人,然后卖弄文学基础和想象力将之“丰富”,但文笔太差,细节过分纠缠,大框架暧昧不清。作者凭经验模仿“白头宫女说玄宗”沧桑和凄凉,但却给我以粗鄙和俗媚的感觉。虚构和事实并不矛盾,但要让故事贴合背景,至少要对塑造的人物有同理心。如果作者对自己笔下的人物都冷硬淡漠,如何让读者信服并投入?人的经验总归有限,作者应该明白哪些章节力所不及,懂得扬长避短,寻找适合自己的创作方式,例如变换时代或删减章节,来让故事更佳精彩。这本书,恢弘是假、疲软是真、文艺是做作的、宿命不是你说它是它就是的。我猜作者有民国情节,总是将民国作背景,想要在其上添花,但文笔生不出花,却硬要强行把自己累到吐血用血作花,表现出作者的自恋和野心。后来,我查了一下出版时间,发现作者写这本书时还很年轻,可能正是野心和自恋造成了作品的这种面貌。总之,这本书就像小时候玩过的三维立体卡,从左右两边分别看到的各不相干的图案,正着看则是个怪胎。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