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伊索寓言,可能大家会觉得比较陌生,毕竟据说她是以为名叫伊索的古希腊人写就的。如果真的这样想,那我觉得那就犯错了,其实《伊索寓言》的故事每个人都接触过。
在第二次翻阅这本流传了两千多年的寓言之后我惊喜再次回到了我读小学时学到的故事,比如:龟兔赛跑,一根筷子和一把筷子,狐狸与乌鸦,狼来了,北风与太阳,乌鸦喝水等经典故事。
这本书与我之前第一次读的那本《伊索寓言》有两处比较明显的区别:
①本书拥有非常丰富的配图基本上没一则寓言故事都会配上至少3张精彩的插图(当然这也是副书名“五百年插画与故事”的依据)。
②本书采用了16开的大开本,这样的开本选择一方面能够更好的展示出本书大尺幅的精美插图,另一方面也更加符合本书伊索作为一个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的人物是如何创作出这样多精彩的故事的呢?在我知晓了伊索的生平事迹之后,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①古希腊世界文学艺术气息浓厚,创作环境适合伊索得创作。
②伊索游历了很多地方,积攒了大量得创作素材。
③伊索本人曾是奴隶的身份,了解残酷的社会生活,并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讲其创作和流传。
在整本书里,有包括黑白或者彩色的木刻版画、雕刻版画、蚀刻版画、金属版画、钢笔画、水彩画等形式的插图。
其中,我最喜欢的形式是木刻版画。一方面,木刻版画拥有了比较长的人类创作的历史;另一方面,木刻版画能够很深刻的呈现创作者要表达的意图。在《伊索寓言》的第二波传播阶段(自十四世纪始)的早期阶段,木刻版画就承担起了装饰和演绎寓言故事的职责。
十五世纪在乌尔姆、米兰、维罗纳、那不勒斯、威尼斯的一批木刻版画里,我感受到了木刻版画的独特魅力。这些木刻版画,线条简洁、表意明确、构图清晰,在边缘花纹装饰性框格构筑的有限空间里,展现了与寓言故事一曲之妙的简洁和优美。
在木刻版画这种形式里,后来的艺术家,比如俄罗斯的鲍里斯·阿尔志跋绥夫,创作的木刻版画作品,在暗亮面的极端优雅运用上,使得清晰地呈现出对立的态势,正好呼应了寓言故事想要表达的现实与想象的对比,强弱与大小的对比等等。
看到树与斧子的故事,我想起了张伯伦与他那可笑的绥靖政策带来的灾难后果。果然,伊索的智慧任然在千年之后仍能闪耀光芒。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