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到底是本善还是本恶?小时候学习的《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但荀子也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实际上这个问题没有确切答案。人性既非本善也非本恶,道理不是非黑即白。每个人在选择时,都会下意识为自己考虑,有些人考虑的是原则,有些人考虑的是利益。当底线不同,选择也会大相径庭,甚至会做出动物不会做的事情。这在《第二次死亡》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第二次死亡》是午晔所写的一本悬疑推理小说,讲述了两起匪夷所思的命案发生后,因为所有人都贪念而引发的一系列后续,不仅让案件变得越来越复杂难测,还让牵涉其中的每一个人都坠入了深渊。午晔的笔法非常精湛,整本书的节奏可以说是又快又稳。开篇一上来就是一个高潮,紧接着不停地反转。两起案件被主角所串联起来,但很多线索一直都隐匿在迷雾当中。随着主角被追杀,情节也开始变得紧张起来。线索的展现与人物之间环环相扣,每个细节都带着我们不会轻易注意到的信息,彼此交织。最难揣测的是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罪犯的动机与目的。不知不觉间,读者就被作者牵着鼻子走了,中间还被作者设下的障眼法所蒙蔽,忽略掉了几个重要的线索。
另外一点,这个故事中没有善人,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人性展现得淋漓尽致。书中的主角李亢本身不是一个“清白”的人。他因为学生时期被诬陷偷钱而对“有冤不能申,有口不能辩”几近偏执。他对被诬陷的人深有同情,甚至与朋友悄悄组织在一起,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在对方“含冤莫白”的时候,他制造其他有迷惑性的线索,帮人脱罪。但是,在这期间,他也难免被骗子欺骗,救了本来有罪的人。在发现自己被骗后,他会私刑解决问题。他计划用一石二鸟之计解决一个撒谎的人的同时也想帮助一个被伤害的人。结果事情脱离了控制,并导致了一系列连锁反应,让自己也一直被追杀。
每个人都想得到那个偶然发现的“大秘密”,得到一次重生的机会,不惜伤害无辜的人,刷新自己的下限。午晔通过独特的文笔、人物塑造和情节设计,以及精彩的人性描写,将读者吸引到故事的核心。这本书展示了存在于人性中的罪恶和阴暗,本善和本恶似乎都只是在一线之间。作者还在后记中讨论了书的创作理念,想要探讨的问题是:人是否会为了得到一个“每个人用邪念挖出的深渊,需要他们自己粉身碎骨去填。重新来过的机会,如果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那么不是“重新来过”,而是“错上加错”,只能让罪孽变得更加深重。男主最终的结局就像黄粱一梦,最后还是只能是梦。选择“第二次死亡”,就等同于经历了“被遗忘”,需要知道,付出巨大代价后的重新来过,会让灵性生命的毁灭最终到来。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