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这本日本学者写的《两晋南北朝史》,最大的直感是作者于中华文明、中国历史略带「曖昧」的距离感。正是这种距离感让整本书的行文流畅而不失详实,深入浅出,不仅描述史实,还会分析背后的原因,比很多只讲故事的历史书有意思。作者以「贵族制社会的形成-稳定-崩溃」为逻辑框架,对于魏晋南北朝的历史进程、文明形式与政治制度进行了足以自洽的推演和论述。虽然其严谨性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期待,但是作者建立敘事框架的努力、对于中华文明张力与韧性边界的探索以及对于文明史和政治史不偏不倚、放在长远的态度,都让人感到敬佩。
实际上,研究魏晋南北朝史一直都存在着两种观点,即「南朝化论」和「北朝主流论」,二者均是站在隋唐的视角来看的,主要想讨论的问题也是,究竟是谁对隋唐的影响更大,在南北朝之间。而学者们所讨论的「影响」往往集中在制度方面。
川胜义雄这本书避开了这个问题。虽然在撰写中,是以南朝为主流,循着曹魏-西晋-东晋-南朝的脉络,对其首先进行敘述。但关于南北朝对隋唐的影响的问题,作者分了两个部分来谈:在南朝,具有商人背景的寒门子弟进入朝廷,富商巨贾出现,南朝发展出了先进的商业模式,水利与漕运进一步为开拓其经济基础发挥了重要作用,由是货币经济得到了发展,这一发展至隋唐仍在继续;而北朝的官制政策、民族关系与意识形态,是隋唐建立的社会基础,最终在北周、北齐、南朝三方制度的源流之下,形成了隋唐的制度——这一点为陈寅恪先生所提出。
除此之外,这本书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在开篇前两章的部分,作者就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与战国时期的日本、罗马末期的地中海世界相比较,提出了两个问题:为什么中国的古代政权之实质是文人政权,为什么掌有知识权的人们在治理的过程中往往能获得更大的话语权,而非完全由夺取天下的武人所统辖?为什么地中海古典世界会崩溃,被分割成三个文明圈,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地缘意义上的所谓「中国」被缩小了(以六朝为主线来看的话),而中国文化圈反而扩大了,文化的力量不但未曾因国家的消亡而消亡,反而像涟漪一样在周边地区留下深刻的影响?
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其实是相融通的,其根本就在于被我们称为「士族」,而被作者称为「知识人」的这一人群。他们未曾随着朝代的湮灭而远离历史舞台,而是以自己的知识为依托,在不同的时代持之以恒地宣扬着自己的治国观念,以此为基础推动了吏治与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试图让处于宗室性军事封建制之下的胡族政权转型为以农耕社会为基础的贵族制国家。
这样的人群在两晋南北朝的朝廷中一直存在,从王猛到崔浩、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