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是最了解我的!我看完《神奇的北魏》之后对历史学习充满了热情,便趁机阅读了《十三堂史记通识课》,这本书让我大饱眼福。
对于像我这样的历史小白来说,很难下定决心去阅读《史记》这样的伟大著作。我担心自己因为看不懂而自卑,甚至可能为读书学习的兴趣感到沮丧。
虽然我同意丘吉尔的说法:“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但是对于我来说,阅读《史记》就像让老虎吃天——毫无头绪。
幸好,《十三堂史记通识课》的作者张大可老师比大数据更了解我。张老师是北大中文系的毕业生,也是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他长期从事中国历史文献学和秦汉三国史方向研究,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让我轻松阅读、欣赏、学习了被鲁迅先生称之为“史记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这本书让我走近中国古典文化,学习古代圣人先贤的伟大情操。
张老师在书中独树一帜地将史记用《史记》、人人必读、国学根柢这三个主题词用十三堂专题课的方式深入浅出地为普罗大众系统全面地讲解和展开。
在第一堂课中,他评价了《史记》的价值,将其视作是每个人必须阅读的中华国学根柢书。他还以四个方面阐述了司马迁对中国史学的贡献和影响:
1.奠定了中国史学的独立地位;2.规范了史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3.创立了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4.树立了中国史学的进步历史观。
此外,他特别提到了中华民族自称龙的传人、炎黄子弟这一神圣词语是司马迁的创造,这种民族大一统观念具有无限号召力,激励了数千年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荣和进步而斗争。
他还指出《史记》对中国文学的贡献,主要有四个方面:语文巨匠,散文大家,创立传记文学和实录史事的写作艺术。
写作艺术是重要的文学遗产,影响着中国历史的深远。在书中,他用五点来解释:
1.其选择人物、溯源历史,时既有历史重要影响的伟人,又有平凡人物;
2.将人物相邻对照,强烈对比,以烘托人物;
3.运用互见法,塑造人物形象;
4.使人物事迹情节故事化,引人入胜;
5. 熔铸鲜明的爱恨情感以感染读者。
与历代史家不同的是,司马迁将自己的鲜明情感融入到人物描写中,增强了读者对人物的想象,引发了共鸣和深思。他同情被压迫的人民,反对暴力统治,颂扬正义,诅咒罪恶。
作为女性读者,我最喜欢书中的第十二堂,司马迁写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性形象事迹。他将女性视为益亲师,其中赵括母这个形象让我更深地理解了“知子莫若母”这句话的内涵。赵母从儿子的作风派头与对金钱的态度看出他只会夸夸其谈,纸上谈兵,没有大将风范的本质。
卓文君夜奔和重耳两位深明大义的妻子的爱情故事令人动容。
司马迁在李陵之乱后被实施腐刑,他化悲愤为力量,耗尽一生完成了《史记》。他不仅实现了他父亲的遗愿,也为后世留下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表率。
《史记》是司马迁父子两代人四十余年心血结晶,是一部历史巨著,也是治国宝典。每个人都应该博览史书,明确如何做人,各司其职,各安其利,为国家的发展做贡献。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