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哲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登上台湾文坛,因为写作的内向化与个人化,与同时代的邱妙津、黄国峻等作家一起被称为“内向世代”。
袁哲生小说中的“消解”正是一种向内写作的典型,其探讨的是现代社会伦理与信仰的解构及之后个体的可能命运。袁哲生认为,个体失去了与他人和世界建立联系的能力,只能转向自身,但在向内探索的过程中却进一步发现了自我的分裂与消亡。
某种程度上,袁哲生的小说展现的是一种过度自我中心主义的悲剧,昭示了一种“只有解构,而无建构”的现代性的精神危机。这种悲剧性的体验也被“内向世代”的作家们所共享。
如黄锦树所言,“内向世代”的写作是“一种衰竭文学的文学体验,一种一切都被经历过、写过的虚无感”。某种程度上,作家与小说中的人物共享这种虚无感,并一起走向了死亡,两者共同昭示着现代生活中的精神危机,也即一种“只有解构,而无建构”的无力与悲剧。
因而,无论是写作者还是读者,都应对过度解构的潜在危险保持一定的警惕性。在解构的同时,也应持续探索重建的可能性。如此,或许能够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