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品尝过一个地方饮食口味的时候千万不能臆测,臆测是要犯错误的。”对这点深以为然,比如武夷山、浙江衢州的辣,以前还总觉得那边是清口或甜居多;再比如,我是四川人,所以很多人一见我就会问,你们那里是顿顿都辣,无辣不欢,你应该也是个“辣妹子”,但其实我食辣程度不高,而且我们也不会顿顿都辣。经历此事之后,我便不会去臆测别人。
看完本书,发现各地美食除了其气候、地缘性等差异,使其形成各地的特色外,各个地区总会有几样口味、菜色交集,无论是鲜咸、酸甜、辣还是香臭,有各自的特色菜,又有些味道趋同。大抵是以前去地方做官,因思念家乡味道,带去了家乡菜,或是在当地的做法里加入一味家乡作料,味道好就流传开了,再经过多年融合,而今形成了我们品尝到的当地特色;又或者是因战乱避难、迁徙等原因,直接把某地的饮食习惯全部带过去,又在当地进行融合演化而成都不可知,总之因对吃的讲究形成的饮食文化值得品味。
看到写熬菜,想起小时候,家里也做熬菜,那时候家里买的调味品不多,主要是油跟盐,把带肥的猪肉炼出油后,盛出些油,加入菜,菜少,大多是白菜、甜菜或土豆,加水,大火熬,然后撒上盐,开盖的时候带上热腾腾的大铁锅气息,那味道确实很棒!
对醪糟的印象倒是没有感受到书中描写的糖度高的那种甜。小时候外婆家做醪糟,好像没有书里写的那么复杂,当然具体的做法我也没记,印象中只有做好封装进坛子的画面,跟那醉人的酒香。那时候最喜欢趁大人不注意,偷着喝一大口,捞里面的米花吃;其他做法则是醪糟汤圆、醪糟冲蛋花或者荷包蛋煮好后盛碗里,趁着滚烫的水加入醪糟跟少许白糖,那味道都是极美的。然而我最爱的还是醪糟直接冲开水喝,尤其要就着滚烫的温度,暑日炎炎的时候喝上一大口,那叫一个舒坦!
没想到“清苦”一词是美味,因不太能吃苦极少尝试,但有一次自己尝试了苦瓜排骨汤,体会到了清苦滋味,从此喜欢上了苦瓜。香臭辩证,以前只知长沙臭豆腐跟臭鳜鱼,没想到宁波、绍兴皆食臭,连四川也有臭香之味。
作者确实是个好吃也爱吃的人,虽然很多菜只是浅谈,已经可以作为出去游玩找特色美食的参考了,就是不知道因为时间差现在还能找得到不。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