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读完《当下的力量》,现在有些思维的反噬。书里说,人容易被思绪扩散,容易被小我操控,很多时候的恐惧、嫉妒、不安、焦虑等等都是思绪造成的幻像。要让自己专注当下,就不要让思绪产生。按照书的说法,想我喜欢写日记的人,是很容易被困扰的,因为我就很喜欢抽丝剥茧,慢慢地把脑袋里的思绪一点一点地理顺、一点一点地写出来,而且我不仅没觉得是困扰,反而觉得是一种通向心流的方式。但是,这本书有很强大的迷惑性。很多东西读者模棱两可,似对非对,也可能是我灵性不够,无法理解透彻。抱着开卷有益,我还是想试试书里的做法,尽量不去想太多,也不应该把一些不好的念头记录。可是,当我堵住了所谓“小我”的表达,这股思绪就一直在脑中萦绕。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小我”是我不思它也在。这种思绪从何起从何来呢?从过去的记忆、从我们先验经验。书里让我们放下,忘记过去的一切。可是,人活着不是靠回忆支撑着吗?我试着遗忘,但是,越遗忘越浮上来。有些事你想忘就是忘不了,有些情绪你刻意放下就放不下。接着书里又说需要有“臣服之心”,顺其自然。顺其自然不就是把“小我”释放,让思绪表达吗?你让我遗忘不是刻意为之吗?如果没有过去,没有未来,我活在当下的意义是什么?当下是过去的延续,是未来的过去。聚焦当下,不是说“不考虑过去和未来”,而是怀有感恩和希望。这本书的确跟我的认知有很大的冲突,但是我不想再去怀疑我的认知,不想让一本书揉碎我的价值观。书和人也讲究一种相遇,也许他是高人,好似尘世的富豪刘强东、马云、王健林等,被我无意之中遇到了,指点了我几句,可是我还得踏踏实实过我的小日子。但是,如果一切都陷入“相对”,那就没了评判的标准。我说这本书很差,你说是我的认知不够。我说这个人我不喜欢,你说是我的修养不够。难道我没有评判的权利,没有喜厌的偏好?你说是的,追求“大我的平静”。平静应来自一种自然、一种真实,我的喜怒哀乐,为什么要强求。人与人,情绪与人,都是一种“遇见”。是在最美的时刻遇见还是在沮丧时候遇见,也是一种顺其自然的事。这本书,我真的不喜欢。既然一切都是主观,也就是我的意见和评判是不会影响你的判断,那我就大胆的表达吧,真是一本烂书,不知所云,诘屈聱牙。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