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论文集最精彩的部分是附录部分,因为从那里开始难度逐渐加深。克里斯蒂娃的演讲集易读且易于理解。她的书写顺序就如她书籍标题所示——主体·互文·精神分析。互文性指的是文本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强调的是任何文本都处于与其他文本的相互关联中,而符号的意义就在文本的交织中演变、发展。
人是符号的动物,只有在符号中才能把握人的主体性。人的主体性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形成的。“主体不是言语活动的前提,而是言语活动的结果”这句话来自拉康,但对克里斯蒂娃的学术研究发展带来重要影响,是从巴赫金开始,再到罗兰巴特,最后到弗洛伊德和拉康。
一个确定的文本往往渗透了来自其他文本的话语,这些话语在当前文本空间中相遇(被写作者引用),它们相互吸收、排斥、转化、整合,使文本的意义慢慢浮现,最终完成指意的实践。
所有的文本皆会与其他的文本进行对话,“互文本”指涉关系实则是“文本的相互关系”,如果这种相互关系没有在某个作品中产生回应,就不可能理解这部作品本身。因此,只有在文本的引进历史中,在引进“主体性”的同时才能更好地解读文本。只有很好的传承才能有所创新。
即使指意实践完成,也不意味着文本的意义就稳定了,文本随时会与后来产生的其他文本发生关系。所以每一次互文,都可能带来意义的更新,而符号的意义就是在这种文本的相互关系和作用中不断转换生成的。
符号的意义不是先验存在的,而是在文本书写的过程中生成的。文本提供空间,使众多的其他文本在自身之中相互作用、转化,符号的意义就在这种互动交织中浮现,这便是克里斯蒂娃开创出来以意义生成性和互文性为特色的符号学理论。
她的思想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她提出了以互文性理论为特色的符号学思想;第二阶段是在20世纪70年代,她全面引入精神分析,完善了符义分析理论;第三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在这个阶段她以精神分析为基体,以符义分析为据点,不断拓展自己的学术领域。
最后,本文集想要传达的核心观点是,每个国家、每个公民、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观点,不应用统一的标准去固化和物化其成员的独特个性。政府或社会管理者的职责不是去压抑和异质性以维护整体的统一与和谐,而是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来保护每个成员的异质特性,最终促成多元、博爱的新世界形成。注重个性,注重差异,反对形而上的结构对个性的压抑就是其符义分析方法论中的题中之意。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