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美国人本主义大师马斯洛虽然已经患了心脏病,仍然为创刊号撰写了两篇文章:《人性能达的境界》和《超越的种种含义》。在文中,他反对中立科学的实证主义,主张“好的人生是一种过程而不是一种状态;它是一个方向,而不是终点。”“如果我能够让经验之流带动我朝向未来,朝向我仅仅朦胧意识到的目标前行,我就会处于最佳的状态。”
在心理学的发展中,也有向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趋势。人工智能,即用计算机模拟人的智能。参会的大部分都是计算机专家,提出的都是纯理论。但是,像司马贺这样横跨多个领域的开挂王和徒弟纽厄尔,给会议带来了唯一一个当时可以工作的人工智能软件,即逻辑理论家。这个程序可以证明怀特海和罗素《数学原理》中命题逻辑部分的一个很大子集。因此,接下来的剧情是,司马贺师徒继续研究逻辑程序,然后成为该领域的头号大拿。可惜龙傲天也有吃瘪的时候,司马贺师徒想把介绍自己软件的文章投稿给当时的逻辑学刊物,但是遭到退稿,因为主编认为“把一本过时的逻辑书里的定理用机器重证一遍没啥意思”。师徒二人还给罗素大师写了封信,罗素回信说:“我相信未来逻辑学中的事情,机器都能干。”这似乎在暗示人工智能是行为主义的高级版。罗素大师是充满信心的鼓励呢?还是对此表示不屑呢?这只能留给读者们自行品味。
其他心理学家也在关注人类思维和心理治疗的未来发展。荣格可能没想到,自己看似随意的画画,竟然成为了表达性艺术治疗的先驱。荣格还认为,通过联想画出的那些画,不仅仅是过去的残余,更是未来的轮廓。因此,人们当前的行为是由未来而不是过去所决定的!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