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一个嵌套在自我组织之中并随后涌现的起点。生命的指号过程是相似式的和标引式的。使人类独一无二的象征指涉,是一种涌现的动力机制,它嵌套在更宽泛的生命指号过程之中,它来源于这种更宽泛的生命指号过程并依存于它。
——《森林如何思考》爱德华多·科恩
由于被亚马逊流域土著告知,睡觉要仰面朝天,这样美洲豹就会将你视为同样的捕食者而不是食物,人类学家的爱德华多·科恩意识到,在解释世界存在方式的并不只有人类,而构筑人类存在方式的也不仅仅只有人类文化,还有非人类的他者视线,甚至是非生命的他者形式,反过来说,“自我”也不再被限定在皮肤与皮肤之间,而是通过多种生态中的各种形式组织起来的关系表征,且具有时间弹性。于是,他建议到,人类学家应该摈弃以研究文化差异性为主导的人类学,而应该采取一种超越人类的人类学视野。
因为旧视角只能提供相对的思考空间,也只能解释局限的文化特征,却无法提供一种整体视野,参透人类——甚至诸多生命——是如何“生产”自我的。与其说科恩写的是人类学,不如说是人类学视角的哲学,但作为学术,还需要进一步陶炼。不过,我很喜欢科恩提供的某些视角,比如:
“各种自我(人类或非人类的、简单或复杂的)都是指号过程的产物,也是对新符号进行阐释的出发点,这种新的符号阐释将产生一个未来的自我,它们是符号过程的路标。”
科恩也指出了这一视角的内在矛盾:
“在诸多自我的生态系统中,为了保持自我,所有自我都必须认识到寓居于宇宙之中的其他灵魂自我的魂魄。”
也即是,自我的延展依存于感知和互动于其他自我但又不失却自身标的的能力,为了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跳脱相对视角,进入关系视角,而这样的视角也触及了生存的本质,生存不再只是在其之前的事物的结果,而是各种所在嵌套的组织。因此,哪怕不在场的未来也将影响现在,就通过附着于现在的在场。如果认为科恩的观点对生命本身并无太大影响倒也无妨,但如果同意人类生命等同于思想状态,那科恩的观点就为我们敞开了一条感知深度的大门。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