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文章,美食可谓最好写也最难写。好写在于一日三餐是穿行人间烟火的通行证,再薄情的人也总有因为一口到位的吃食而流露真意的时刻;难写则在于古往今来多少文人早把美食琢磨得透透的,翻来覆去地遣词造句,查重率逐代升高。除了食物,不外乎要加写做食物的人和地方,写家、写情怀、写回忆,写得多了就难免伤于滥情。到如今还想在纸页间写出使人食指大动的色香味俱全,感怀人情,同时规避流媒体时代的网络用词,愈发难。
——所以读完《老派少女购物路线》,当真感受到了久违的新鲜和生动。作者主笔外婆、母亲和自己的三代女子生活,回望热闹有序的幼年家族食俗,书写一样样颇具工匠精神的古早食物。在喧哗淳厚的熟人菜市场,在守着岁月和味道的多年老店,拢起一股“热烘烘、暖洋洋、蓬勃的人间朝气”,不刻奇,不腐旧,因细腻真诚而动人。
因为从小受食不厌精的家学影响,作者对食物有着做科研般的考察精神,爱吃、懂吃还会做,写出来的自然好吃。哪怕只是一碗白粥,也能点出“纯米的香气是最浅的香气,只比空气略雾一层”;写浮华爱热闹的炸物,一笔指出“油炸时最要紧的,是心头定”;写泡茶要等,因为“茶会自己完成自己”,人“不要对它多事”。寥寥几笔,又新奇又纤巧,食物连带场景都是活络的。进而写童年,写亲缘,写一道家里的菜能带来一生的归属感,就不会让人觉得老套烂俗,而更富共感。
印象最深刻的,是写母亲。“善良的人未必能干,能干的人未必愿意”,善良、能干又愿意的母亲,做了一辈子八面玲珑、无可挑剔的“好女儿好大姐好太太好妈妈”。可惜命运弄人,到晚年正要开始捡拾那一点还未耗完的自我,不幸罹患重病。作者看到了真实的母亲,敬她强大有力量,爱她对所有人妥帖付出,更疼惜在家庭意志的背后,她被忽视被牺牲的广阔天地。厨房并不是天生就是妈妈的地盘,几十年如一日的丰盛美食可能意味着女性的禁锢。幸而女儿还有记录,有感念。只是斯人已去,终归抱憾。写近年记事“一概以我妈在世与否前推算,因此上回吃粥时,我妈还在”,无一字留情,却字字含泪。
“人实在渺小,须尽量自强。煮饭即自强,喂饱自己照顾他人,以应人生万变,一直一直来。”
食物的味道会变,做食物的人会走,而生活总归是要过下去的。那就好好吃饭吧,每餐都吃,多吃好的,能自己做更好,一个人或者跟搭子一起都少凑合。吃得高兴了,日子便也明亮一些。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