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走过的地方越来越多,品尝过的食物和味道也越来越多。对于自己的故乡和食物有更深的认识,更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食物对于个体性格和群体文化的影响超出我们的想象,然而我们常将其视为习惯而不去探究。《妈妈走后》的故事讲述了一个这样的例子。虽然米歇尔只有1/2的白人血统,也不曾到过韩国,但母亲的基因在她的饮食习惯和性格方面得到了传承。在读这本年轻亚裔女作家的书之前,一度担心会是故事歇斯底里的个人化情绪,但却意外地超出预期,完全不失惊喜。
米歇尔对母亲的爱表现得非常克制,巧妙地将食物与母女之间的特殊关系与国籍、民族和身份认同之间的“大”联系相结合。每一个故事都有电影感,或许是因为韩剧韩影看多了,所以很容易想象现实中韩国人也经历过类似情境,这也许是将这本书拍成电影的原因之一。
米歇尔年龄比我大,但她写这本书的年龄比我小,因而一直将她当作一个小妹妹。她的书迸发出强劲生命力,特别是在她为母亲穿衣服的片段,令人心碎又打动人心。通过食物,三代韩国女性的命运清晰地映照出来。因为受到家庭、丈夫和孩子的约束,她们被困在小圆圈里,度过了一生,甚至在临死前才从绘画里找到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米歇尔的文字充满着关于东亚人的描述,这让我们感同身受,而不是以白人的视角看待东亚人。每个女儿和母亲都会在这本书中找到相似的情节和情绪,值得详细探讨。《妈妈走后》不仅柔和、温暖,而且能够触动人心,是一个让我们自我反省和审视的窗口。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