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托邦》第二部的主题是日常之谜。
没有凶杀的推理作品,更适合放松心情,但前提是一定要合理。
哎,等等……前段时间,针对某部小说,有人质疑其合理性,你不是还站出来要与对方大战三百回合?怎么这时候搞双标了呢?
我能说“此一时,彼一时”吗?啊,不是。个人观点:推理小说如果是追求极致的诡计,比如黄金时代及新本格派作家,我们需要考虑的是诡计是否可行,无须在情节的合理性上纠缠。但是,日常推理主打的就是解答日常生活之谜题,谜面定然要与我们惯常的生活相抵牾,让读者大吃一惊,而在谜题解开后,由不合理回归合理,才能显示出推理的魅力。如果答案和我们的生活常识不符,那么作者就失去了和读者公平较量的机会,日常推理也就没有了存在的基础。
所以,依粗鄙之见,大家一致认为是神作的《摩天轮跑男》,在我这里评分并不高。作者里卡多是个布局高手,小说开篇的大量闲笔,事后证明都是有意为之。谜题的设计也很吸引人,给出的解答也完全符合推理逻辑,但在合理性上差了一些。男子登上摩天轮的理由并不充分,我们有很多种方式来代替这种行为,而非一根筋地只能凭借体力完成这种看似非常简单的任务。而且后来的事实证明,依靠登上摩天轮来证实某种东西的行为,彻头彻尾失败了。换言之,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真的会选用这种方式去达到小说中所说的目的吗?
个人觉得,如果不想放弃原有思路的话,对小说的修改是不是应该从必要性上考虑,让小说人物只能通过这种形式来完成设想。这样的话,我觉得至少个人可以加入小说的无脑吹行列。
另一部个人觉着有点问题的作品是《挽歌》。推理姓名的作品不好写,主要是主观性太强,且一般不好证明对错。这部作品前面处理得还不错,致命伤在谜底上——不是推理过程有问题,而是作者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事情:家长给孩子起名,往往带有对孩子良好的祝愿,很难想象像外公那样饱读诗书的知识分子,会给孩子起名带有如此丧气的谐音。或许有人会说,名字就是个代号,不要较真儿。但这个是谜底,而且在结局里作者并没有给出相应的佐证(如纸条找到了之类的桥段),所以在我看来是不能接受作者的说辞的,推理的设计自然难言成功。
其余的作品各有亮点。鸡丁的两部小说,第一部结局暖暖,密室的“双重解答”很有特点;第二部看评论说是玩梗,我没有吃到瓜自然不太懂,但想想看如果司机装作完全不在意的话,想必后续的面基也不会谈起这个话题,一切就可风平浪静。时晨和许言的小说解答过程比较细致,是比较成熟的作品。玉米君和林星晴的小说胜在结尾有些出乎意料,但写作方面仍有可以提升的空间。永晴的“双重叙诡”,第一个很好猜,第二个的确很意外。遗憾的是,第二重叙诡跟情节基本没有关系,读者即便得知谜底也没有太兴奋的感觉。
通篇书评下来,问题谈得有些多。希望各位作者理解,我是希望未来能看到诸位更多更好的作品的。编者华斯比付出的劳动,希望这本Mook未来能越做越好,我也愿意将它推荐给更多的同好。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