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的论
区别于弗洛伊德的“原因论”,一般认为,一个人的性格或行为的不正常,是受之前经历事件的影响。而“目的论”的观点认为,个体选择了这种不正常的行为或性格,以达到自己意识不到的目的。
虽然书中提供了“脸红症”和“家里蹲”可我并不太理解。其他生活中的事情是否也能用“目的论”解释,我仍存疑。
2、课题分离
我相信这种做法是有益的,我也一直在实践。也就是说,每个事情的责任应由谁承担,影响谁,那就是谁的课题。每个人都应该做好自己的课题,不要过度干涉或影响他人。这与先前学到的“边界意识”类似。
如果每个人都专注于做好自己的课题,即使其他人没有完成就会让他们明白这是他们自己的课题。至于要不要好好完成,这是我们无法强迫的。
在亲密关系中也一样,作为爱人,我们应该做好需要做的事情。我们不能强迫对方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可以表达自己的需求。最终,我们具有切断与他人联系的自由。
3、多个共同体
个体从属于多个共同体,不能只重视其中一个。否则,个体会很容易变得偏执。例如,工作狂只重视自己的单位,却忽略了家人、朋友等其他共同体。在谈恋爱时也要记得,还有家人、朋友、同事等其他共同体。不能沉迷其中一项而无法自拔。假如我们因某些原因要脱离这一个共同体,那么,人会很难接受。
多个共同体也能让我们在失去一个共同体时有心理安慰,因为我们仍属于其他许多群体。我们不是孤身一人。例如,失业了,我们仍有家人和朋友。
4、人生的意义
书中写到,人生的价值在于对别人的贡献。这里的贡献不是牺牲,因为牺牲回让人感到被牺牲,从中获得什么。贡献其实是为自己而做的,将自己变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我也赞同这一点。我们的人生不是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可,而是要为他人做出一些对别人有价值的贡献。为了获取认可而按照他人要求生活是不自由的。
而且认可本身就是一种傲慢,在评价时就会冒出“有资格评价你”的感觉,好像摆出一个高高在上的姿态在对别人指点。只有上对下才会有认可,平级之间的贡献就值得感恩。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