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6-2023.03.23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之后,这是我读过的又一本系统性的女权书籍。但我并没有像期待美食般迫不及待地看它,因为我害怕会失望。科学定律已经如此难以找到,而人类社会的规则更不可预测,每个人的世界观也都是不同的。虽然人工智能可以取代很多工作,但为什么只有小圈子在进行人文社科的研究呢?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对此领域的看法,这是我对社会性研究提出的质疑。我不会直接百分百地相信研究结果,并将其奉为圭臬,只能选择对哪些结果我认同以及哪些结果对我有启发。
读完第一章后,我感到不会有太多激进的内容。首先,将“女性符号”视为厌女症的一大来源,等于是把社会化的“女性符号”和女性联系在一起。而三种可行的解决方案是:彻底破除所谓符号;将二者解绑;将二者捆绑,但同时却有一部分女性与它们解绑。我觉得,第三种解决方案——酷儿理论,很危险。其次,对于女性真实样貌的问题,我们并不了解真实的女性究竟是什么样子。现在,整个女性群体都是被后天扭曲的,只是与男性充满幻想的扭曲不同,但两者之间还是存在巨大的差距。因此,我不会认同前者就是女性本真的完全态。此外,我认为书中缺乏对女同性恋群体的研究,而我对大多数直女始终感到困惑。
我大胆猜想: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社会化的性别符号被视为文明象征。因此,对于服装和打扮的分化,矜持淑女则被视为高贵体面的代表,而不受拘束的则等同于退化。
当书中谈到男性同性社会性欲望时,它会提到性别分离,然而这些内容常常会被作者轻描淡写地划过。当看到男性对女性了解有限时,它们也会深情地感叹男性多么可怜。这种方法也许是某种心理胜利法。
在阅读书籍时,我的许多潜意识都在反驳。有些地方让我感到不爽,令我龇牙咧嘴且嗤之以鼻。关于翻译的问题,有时我听不懂它在说什么。
请不要再使用弗洛伊德分析法了!雌竞思维真可怕。
我想问的是:为什么一谈到厌女,总是从现代异性性观念或性行为出发?在谈及这个问题时,为什么不能从古今中外的权力缺失或性别偏见出发,而总是提到我看了都生理不适的东西?
对于书中写娼妓的内容,我实在不敢苟同。
我曾经想给这本书打两星,但后来它让我有了一些启发:为什么一些娼妓喜欢这本书?为什么异女女权恐女同,而男权则将同性恋踢出去?为什么几乎没有人患上厌女症,而有厌女症的人又处于一种文化之中?这是多数人针对少数人的围剿所造成的结果。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