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听出版的朋友说,有作者为自己要畅销的书下了“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重要指示。不知这是以为要偷袭珍珠港了,还是打响了上甘岭战役,而这成功的标准又定在哪里。殊不知无论是珍珠港还是上甘岭,可以算是成功了多久。朋友又善意地“怨”我不曾积极卖书,也不过问。
于是,在出版将近过了一年的今天,来提这本去年的旧作,部分原因在于朋友的建议,另一部分原因也在于在这一年之中,见闻大事小事,它们或许直接与书无关,间接地又可以说是相关。因此,说说在写完“后记”之后对诸事的体验。
在去年,当出版合作的朋友与我在进行最后校对等事情时,正是上半年海上围城的关头,如某处若有战事的狼烟兴起,于大于小皆散发影响。大至关乎生死,于小则是就我们这些文字的编排印刷可否顺利、流通散播可否顺畅,等等。其时出版社方面的情况当然是事事阻滞,绝不会顺畅,等到围在城里的人都想逃出来,城外的人们又都想冲进去的时候,方有转圜,这书也算是印出来了。
不过到了下半年,围城从一处的星火倒有了燎原之势,此起彼伏,连赠书与人这种小事也常常受阻。而到了年底至今年初,城破却人危,不时听闻哪一位师长前辈的离世,其中也包括为本书作序的先生的父亲。
在这一年之中,虽然有与父母至亲及身处不同城市现场的友人们的不断言说与交流,我因为没有亲历,诚实地说,的确是有些无法感同身受。到了今年春季以后,当我和同在岛国的朋友还在不思议于前情的逻辑,妄想为前一年事情的发展寻出某种合乎理性的解释时,更令我们不可思议的现况是,一切都已被忘却,如同那一年只是真空,没有发生过任何事情。
或许,忘却是上帝送给人类的最好礼物,且看那少数难于忘却的人,总是受着记忆下的折磨。既然春暖花开,不妨重提只关乎不重要的艺术的旧作,摘取以下书中“后记”的部分文字,为《馆中窥事:透过美术馆看日本》的内容概要。
本书的写作是一个漫长而断续的过程,其中有一些篇章作于多年以前,而有意成书,却是这两三年间的事。在写完全书之后,再回过头来简要记述写作过程中的点滴想法和思考,是为“后记”。
这本书在最基本的层面上,是介绍日本的一系列美术馆,包括它们的历史和其中收藏的故事。在进一步的层面上,如书名所示,是要从“馆中”来“窥事”。这些事不只是基本的馆藏信息,更是美术馆及其收藏所反映出的艺术史观,甚至扩大到文化史观和社会史观。因此,这不是一本关于美术馆的信息导览,“透过美术馆”要看的不只是“日本艺术”,而是“日本”,包含日本的历史和社会。其中,一些篇章涉及到中日的比较,这是写作的另一个重要基点,即通过日本来反观中国的艺术以及社会历史中的相关情状。如果只“看日本”而看不到中国,那对于我本人以及中国的读者来说,可以说意义又差了许多。
具体而言,我选取了在多年的观展经验中留下持久印象、且生发多样思考的十个美术馆。它们虽然大都不是最为主流且广为人知的大型国公立机构(如东京国立博物馆等),却在不同维度代表了日本众多美术馆中具有特殊价值的一个侧面。从古到今,日本艺术有几个主要的特点:对外来文化的大量吸收和借鉴;在此基础上形成日本独特的艺术形式;二战时期以及战后重建中出现的艺术与国家体制的龃龉;近现代艺术与技术发达的互动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