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的文字,要么像三岛那样华丽而不造作,要么简洁流畅且回味无穷。三毛、李娟、阿城、萧红都是我欣赏的作家,小迪的文字也同样属于这一类。她说自己一直在寻找像契科夫那样克制而简练的表达方式,选择这种表达本身就很有品味。少即是多,用易于理解的文字讲述故事,仍能打动人心,这就是功力。
关于友情,书中有一个人物贯穿始终,那就是关飞涛。他与高明之间存在一种互相关心但暗暗竞争的关系。特别是在书店2.0的时代,关飞涛矜持地现身,而高明却毫不在意地回答他有关装修费用的询问,这段描写写得非常好,平静下隐藏着锋芒,两人内心涌动的暗流,使我连画了三个大拇指。
然而,我对关飞涛的人设还有些意见。自从小迪夫妇想要开书店,一直到2.0时代的辉煌,他始终遵循着“好朋友应该说实话,不管那话有多尖酸”的信念。小时候,我曾认为这句话说得很对,甚至抄在笔记本上。但随着阅历和年龄的增长,我对理想友情的期望也发生了变化,我觉得成为一个尽量支持朋友的“好人”才是更重要的,因为最后凡事只有自己能让自己明白。然而,关飞涛总是在夫妇俩想要保持初心、努力摆脱平庸的时候投反对票。也许他早就看穿了图书沦为电商平台的工具,实体书店成了资本运作的炮灰,但这总让我在阅读时心怀不满,希望后面的故事里有所反转,让高明夫妇扬眉吐气。故事的过程是痛苦和欢乐的交织,结局最终实现了“各自努力,高处相见”的理想,我一想到高明可能还是那样的淡然从容,就忍不住为他们开心,同时又感到些许的心酸。
关于精神,和很多读者一样,在读到与父亲的那一段时,我也忍不住掉泪。除了因为自己亲身经历过父母的相似情节,还有另一种情感让我感到悲痛。在我们绝大部分的父母心中,成功的定义常常是物质上的和虚荣心上的—就像小佳姐那样。但他们从未意识到,在《最美好的秋天》这一章里,小迪描写到:“每天的主题活动琳琅满目,我在台上讲述我喜欢的契科夫戏剧,沉浸在音乐的迷人氛围中,在几千本书中流连忘返。我静静地在看着这一切,心想,开书店,真的太美好了。”在那最美好的秋天,小迪的精神得到了极致的满足,这样的一场极致的精神盛宴,只有像小迪这样卖海参的人才能够真正体会。
人生若有一场这样的精神享受,那就值得了。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