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开这本书是因为对云南的野生菌充满了好奇和向往,尤其是对吃菌中毒后见小人儿这种神奇体验(当然,我并不是想真的中毒)。所以在读这本书的前半部分时,我非常开心,尤其是作者时不时介绍他身边朋友们的菌中毒见小人儿的奇妙经历。比如他提到,有一年在电台做节目的播音员,在吃完一盘炒见手青后就开始在节目中兴奋起来;还有端午节后医院里多了很多吃菌中毒的病人,其中一个朋友吃菌中毒后觉得自己变成了一瓶矿泉水;还有一次他的朋友吃了菌中毒后,看到自己家的墙纸一直在变换,而且会动。这些故事让我读得很开心,如果这本书一直保持这样的写作风格和基调,我会非常享受阅读体验,这本书也会得到我这个普通读者的四星好评。
然而,随着阅读的推进,我开始觉得这本书有些不对劲了。书中的内容大致可以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云南野生菌的介绍,包括博物画、形态特征、是否可以食用、如何食用等方面。这部分内容还算不错,重点也很符合我们普通读者的需求和兴趣,即能否吃、好不好吃、怎么吃等。但问题出在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是关于“菌中毒”作为云南人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原则的事例。在这部分中,作者通过介绍他认识的朋友,有的非富即贵,有的是圈内大佬,有的是历史名人子孙等,试图用他们的履历来证明什么是云南人的“菌中毒”精神。但随着阅读的推进,这些内容越来越倒胃口,强行把这些狐朋狗友们的故事揉进每章讲菌子里,让读者不得不开始选择哪些部分要撕掉。这些内容完全可以单独写一本《我们云南艺术圈子里那点事》的书,而不是强行放在一本讲菌子的书中,这样就会更容易让读者接受。撕掉那些强行拉郎配的内容后,我可以给这本书四星。
因此,我建议各位读者可以将这本书撕掉一半,撕掉那些让人倒胃口的爹气报履历,这样就可以享受到较好的阅读体验。作者应该找到一个更好的角度和方法来讲述关于“菌中毒”精神的故事,而不是强行给这些露骨肤浅的故事扣上个“菌中毒”的标签,让人感到非常不舒服。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