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追《平家物语》的时候,还没有注意到原著作者古川日出男,《犬王》上映后先看了电影,回家一查资料,好家伙,这不是同一个作者吗!
《平家物语》故事基本按史实走,只是加入了一个虚构的旁观角色:琵琶,她承担了观察和预言两个角色,这使得整个故事有非常强烈的宿命感;《犬王》更加放飞,主要的两个主角,一个在历史上只留下了“犬王”这个名号,友有则完全虚构,拥有高度理想化的艺术家人格。
看这两部改编:《平家物语》是剧集动画,山田尚子×牛尾宪辅,《犬王》动画电影,更是大神云集,汤浅政明×野木亚纪子×松本大洋×大友良英,我天,简直过年。这个原著作者是谁?这位作者的文本究竟有何特别之处?
“也有可能是改编的原因……毕竟动画魔改原著非常常见……而且这部的编剧是那个野木亚纪子耶!”正当我这么想着,粗翻了一遍全文后,我马上意识到错了,只要你看过电影,你会和我一样马上意识到,编剧对这本书采用的是比较保守的改编。
书的叙述顺序和框架基本没变,只是对话和背景知识类的文段节省掉了很多,这部分内容由画面呈现,特别是书中对于犬王的叙述,在看文字的过程中,脑海中偶尔会闪现出电影的画面,但是书的片段,赋予了犬王这个角色更多的深度:
犬王在限制令后,没有过多反应,但友有反应激烈,甚至为此被处决,那是因为两人虽同为好友,但犬王作为“怪物”出身,第一需求是生存;友鱼则已被斩断来路,唯一视之为未来的新名字和创作也被剥夺,这对他而言无异于死。
这本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意象,就是假面。古川日出男在书中对假面流变进行的叙述,可能是全书中最重要的一段叙述,猿乐一开始并不佩戴假面,这一习惯一开始源于驱傩仪式,后来人们意识到,驱鬼人所带的假面,即是力量的象征,任何角色都可借由这个假面,完成身份的转换。
演化到后来,本是头戴假面,与鬼为敌的驱鬼人不知何时竟成反被误认成了恶鬼。
kuragewahidarikiki.com
面具在故事中,并不代表纯粹的善恶,它可以是善,但也可以随时变成恶。
比叡座首领——犬王的父亲,受到假面的诱惑,将自己未出世的孩子献祭,从而获得“平家一门灭亡的故事之中那些能够吸引人们兴趣的逸事和逸闻”,恶的假面的故事和犬王在亡灵间听到的故事,都是遭灭门之灾的平氏的故事,前者通过将故事献祭给权力者从而遭到反噬,后者引渡亡魂从而摆脱不洁之身。
“我这一生,难道不能再多得一些荣华富贵吗?”假面不是恶的象征,心存贪欲的比叡座首领将自己导引向灭亡。
另外再说一个动画电影里传达得比较隐晦的信息,根据原著,比叡座首领为了荣华富贵,献祭的不仅仅只是犬王,唱诵平家故事的琵琶法师,同样也是被首领杀害。
艺术的霸权和政治的集权同样有毒,这也许是作者想告诉我们的。大的艺术团体相互倾轧,同样会造成大量牺牲。当艺术和权力同样寻求“正统”,即诞生了史上最糟糕的结合体,才也许才是友有的悲剧结局最终的成因。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